编者按:
今年7月召开的山东省委十届十二次会议确定,山东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精准有效的措施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着重把握“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八个方面新进展。围绕这个主题,10月12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在济南启动。活动将通过全国新媒体的视角,全方位展现山东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迎难而上、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和成就亮点。
10月7日起,大众网、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官方微博、微信全平台推出系列文章——行稳致远在担当,围绕“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从项目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六个方面,宏观讲述山东“稳调”故事,全景呈现为“走在前列”而奏响的山东乐章。
“行稳致远在担当”(31)
生态成本与经济成本叠加出新经济增长源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丁琪
在GDP和千秋万代的绿水青山之间,一度的此消彼涨让发展曾经迷茫。时至今日,经验告诉我们,GDP和绿水青山非但不是天然相克,其实二者之间更应和谐共生。如果要对其做一个合并同类项的运算,那么,这个同类项,就是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
其实,那种依靠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换取社会进步的做法,并非真正的社会进步。毕竟,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而发展贵在可持续性的连贯和不间断。所以,在惯于成本核算的市场经济运营中,唯经济成本之命是从的效益观,也越来越多地吸收着生态成本的概念。
因为发展成本的着重点不同,导致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皆有所不同。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社会在实现突飞猛进的同时还暴露过急功近利的蠢笨。在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跨越的当下,我们不约而同所达成的发展共识为:走可持续的新型发展之路。这种眼光不仅关照当下,更关注未来、关注生态、关注子孙后代。
众所周知,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跨越,实现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长足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的迷失让我们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付出了环境代价之后,我们思忖出“人定胜天”中人与天的PK,并非非黑即白,非胜即败。人定胜天,其实是在认知自然、顺应自然基础上的生产和创造,是一种建立在无上尊重基础之上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