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渔业大市,烟台全力推进渔业科技转化,已有4项水产良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海洋生物造“房子”面积达82万亩,全封闭循环水养殖面积不断增长,推动海上粮仓建设加速跑。
4项水产良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6年1-4月,烟台实现主要海洋产业产值473.8亿元,同比增长8.1%。新增2处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总数达到5家,占全省总数38%。
烟台依托全市16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实施水产良种工程,研究推广半滑舌鳎、三文鱼、杂交鲍等名优养殖新品种(系)40余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在农业部发布的2015年度17个水产新品种中,烟台3个入选。东方海洋、莱州明波、海阳黄海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
目前,全市1600余家育苗企业共有育苗水体200多万立方米,年产各类苗种3500亿单位,产值26.9亿元,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健康苗种生产基地。
海洋捕捞方面,2015年,海洋捕捞产量70.5万吨,远洋捕捞产量13.8万吨。京鲁、烟渔等龙头企业投资10亿多元在建和改造12艘大型渔船,京鲁渔业公司被农业部命名为“远洋渔船建造与技术示范基地”。
新增2处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今年,烟台新增2处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总数达到4处。1-4月份,预计全市休闲渔业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15%。
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杨明介绍,到2020年,烟台将选划休闲渔业区20处,建成市级以上休闲渔业基地和海钓钓场27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5处,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休闲渔业产值25亿元。
“十二五”以来,烟台累计投入放流资金1.69亿元,增殖放流鱼、虾、蟹、贝、参等苗种55亿水产苗种单位,为渔民增收15.6亿。2016年3月,烟台组织申报了“海上粮仓”建设资金资源修复项目,计划全年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单位,预计为渔民增收3亿元以上。
为鱼群建“房子”达82万亩
“十二五”以来,烟台投入资金7.9亿元,实施人工鱼礁项目44个,礁区规模达到300万空方,成礁面积3000公顷,基本建成北部沿海人工鱼礁产业带框架,有效缓解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趋势。
在海洋牧场建设中,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历时4年多,投入5.1亿元,修复变“瘦”的莱州湾,已建成16万亩生态海洋牧场,造礁面积近5万亩。随着海洋生态修复,2015年,莱州湾海螺产量110万斤、杂色蛤60万斤、章鱼30万斤、黑鮶鱼产量8万斤、六线鱼产量10万斤。
目前,烟台各种类型海洋牧场建成总面积达82万亩,占全市海水养殖面积的1/3还多。“海洋牧场不仅拓展了海水养殖空间,作为一种健康的养殖方式,为水产品质量实现生态、绿色、安全提供了保障。”杨明说。
全封闭循环水养殖面积超过43个足球场
烟台推进生态高效养殖,目前,全市海水养殖产量7.2万吨,同比增3%。新增全封闭循环水养殖面积1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31万平方米,比43个标准足球场面积还要大。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区分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大规模鲜活供应三文鱼的企业。截至目前,该公司基地建有循环水养殖车间16个,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年产三文鱼1000吨。
“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是一种现代化的养鱼模式,克服过去大排大放的缺点,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殖模式。”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寿堂说。
打造“透明海洋”和“智慧渔业”
2016年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明确,要在“海上粮仓”建设中率先走在前列,将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与渔业同步发展,将“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引入渔业产业链,提高渔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透明海洋”和“智慧渔业”。
在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一座10000多平方米的大菱鲆养殖车间内,总监控室的屏幕上,进水溶解氧、进水温度、水位、盐度等数值一目了然,对鱼的生长环境进行全面检测。“一旦有指标超标,系统就会报警,并短信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刘寿堂说。
物联网应用方面,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物联网管控中心内,通过大屏幕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在海南的养殖场的现场情况,所有养殖场水体的水温、PH值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还可实现自动喂食,为监测鱼苗生长、成鱼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