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辉煌
2002 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连续两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最终拿下的5371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成绩,并创下中国影片海外票房销售记录。
鲜明对比下的惨淡现状
2015年,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仅为27.7亿元,占总票房的比例不到10%,而北美电影市场的海外票房通常会占据其总票房的70%。当年国内票房冠军《捉妖记》在北美40多家影院上映后,票房和口碑均遭遇了滑铁卢。一周内只获得了不到3万美元的票房,很多观众观影后都认为此片“逻辑混乱,特效落后”。
而《捉妖记》的海外遭遇并不是个案。周星驰2013年执导的《西游降魔篇》在内地取得12.45亿元票房,但北美上映后首周末票房还不到8000美元。至于今年大热的《美人鱼》,也因为被定为R级,上映影院和排片均有限,3天只收获100万美元。
五大症结阻碍中国电影出海
全球电影的游戏规则是一个美式英文横冲直撞的社会。中国电影为什么难以“走出去”?通江投资集团通江产业研究院综合认为,“如果我们不把中国电影定义为是拿中文拍的、在中国的土地上拍的、演员用中国人,而把它定义为——拿主流英文拍的具有全球性的电影,这样中国电影的疆界就宽阔许多。”
症结之一:文化差异
文化折扣是指电影进入海外市场,由于反映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不能使海外观众认同的现象。
比如《泰囧》等“囧”系电影和《分手大师》,虽然拍摄地点会移至海外,但异域化的外景包装之下,依旧是只有中国人才能看得懂的笑料。而《狼图腾》聚焦的是人与自然的主题,这是世界通行的,该片在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发行就相对好一些。
中国电影重在人情,而国外电影则侧重重在讲人性。好莱坞著名制作人蒂姆•摩尔曾制作了奥斯卡获奖影片《百万宝贝》和《美国狙击手》,他认为,“电影中能感动人的元素应该是共通的,无论是在巴西、中国,还是在南非、加州”。
症结之二:电影质量差,制作水平低
尽管由于资金和技术的提升,中国电影工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但与高度发达并成熟的好莱坞工业体系相比依然捉襟见肘。比如《大圣归来》,堪称近几年国内动画电影的最高制作水平,但相比于《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症结之三:海外发行渠道稀缺
目前在做电影海外发行业务的中国公司大部分数量少、规模小,而海外公司一般只会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特点的影片发行。曾经异常红火的功夫片,也由于近些年来的接连输出,传统武侠题材对于海外观众的吸引力也正在逐渐降低。。
症结之四:电影营销手段不足
好莱坞电影在海外营销时往往会采用因地制宜的宣传策略,比如《星战7》邀请鹿晗做电影大师,《蝙蝠侠大战超人》让李易峰来做观战大使,而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时,却很少加入让国外观众耳熟能详的外国元素,很难接地气。
症结之五:对海外市场判断不准
根据2015年北美票房top10的显示,科幻片、动画片和冒险类动作片基本呈现三足鼎立的趋势,其中科幻/奇幻类影片是最为讨喜的电影类型。而这两年中国主流电影向海外输出的主要是喜剧片、动作片和爱情片,不仅文化上的差异造成这些影片对于外国观众来讲并不“感冒”,不够吸引人的题材更使外国观众很难买账。通江投资集团旗下通江影视基金曾在今年参投4D科幻巨制《蒸发太平洋》,该片先后戛纳、多伦多、柏林、釜山等国际电影节,均收获高度评价和可观的预售成绩。
通江投资集团通江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中国电影“出海”的前提还是内容为王,内容上必须要符合当地的法律,又要兼顾到风俗和宗教的问题,然后才是艺术。真正做到“用康德的语言讲孔子,用尼采的语言讲老子”,大可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武侠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