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威海>威海新闻>社会>正文

50余年,他收集了近千份报纸的报头

来源:威海晚报2016年4月27日 09:06【评论0条】字号:T|T

  50余年,他收集了近千份报纸的报头

  说报纸改变了他的一生,那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爱报“牛皮糖”,粘上就是一辈子 

在收藏的众多报头中,孙天茂老人还收藏着一份1987年的《威海报》。姚威 摄 在收藏的众多报头中,孙天茂老人还收藏着一份1987年的《威海报》。姚威 摄

  有人喜欢收集古董,有人喜欢收集钱币,有人喜欢集邮……你是否听说,有人喜欢收集报纸的报头?

  家住高区文化名居小区的孙天茂老人就有收集报头的爱好。他用了50多年的时间收集了近1000个报头,并全部贴在一个个的本子上。孙天茂老人说,报纸改变了他的一生。

  因为会写,他从农场一步步被调到机关

  受哥哥的影响,孙天茂从小就酷爱写作。上学期间,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

  60年代,孙天茂只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农场工人,平日里喜欢看《东北农垦报》。看着报,他心里常想:“我能不能也写出报纸上一样的好文章,刊登在报纸上?”

  “当时完全没有接触过报纸供稿,我自以为,写在纸上的就是稿子。于是就模仿报纸上的好文章,在包装纸、广告纸等纸上写作,写好后发给报社的编辑。”孙天茂说,没多久,他便收到了编辑的回信。“编辑告诉我,稿子要写在稿纸上,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同时,又对我写的文章给予了指点。”就这样,孙天茂在编辑的指点下,把农场里发生的新鲜事写成新闻后寄出,渐渐地,便成为报社的通讯员。“那时候,成为报社的通讯员是件非常荣耀的事儿。”

  看他擅长写作,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营把他调到前进中学当了老师。这是报纸改变孙天茂人生的第一步。

  1970年,孙天茂以笔名“红四海”在《东北农垦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后被《黑龙江日报》《兵团战士报》《牡丹江日报》转载。随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主任查明是他写了这篇稿子,将其从前进中学借调到了机关,专门负责写材料。

  这之后,孙天茂一路从报道组组长,做到了牡丹江市党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

  《威海报》的一篇稿子,让他与威海结缘

  孙天茂与威海的结缘,也源于一张报纸。当时,孙天茂在《威海报》上看到一篇稿子——《威海市政府发展沿海经济,重视信息》,一直想到大连、威海等沿海地带工作的他上了心,感觉这是个机会。

  孙天茂特意来到威海,在有关领导的介绍下,他对威海当时的大企业进行深入采访。

  8天时间,孙天茂写出了六七篇稿子寄到了《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并被多家媒体头版头条采用。他将这些报纸寄给市领导后,领导对他大加赞赏。就这样,孙天茂被招聘到威海,之后一直在威海宣传部门工作。

  “因此,我非常感谢报纸,可以说,报纸就是我的铺路石。”孙天茂说。

  知道他喜欢报纸,家人出差时常帮他收集

  因为报纸对他的特殊意义,孙天茂对报纸产生了浓浓的感情,每到一处,都要特意找到当地的报纸,看看上面都有什么内容。看完了,再把其中的报头,还有一些好的文章、漫画等留下来。

  “一张报纸,处处都是宝。报头是练习书法的楷模,文章是练习写作的范本;漫画是培养艺术细胞的素材;照片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与参考。”在孙天茂家里,不仅有《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威海晚报》等,还有《自贡盐工》《化肥报》《水电工人报》等报刊。“别人出差的时候,都是到当地看看美景,尝尝美食,而我在出差之余,第一时间是收集当地的报刊。”孙天茂说,时间长了,知道他有收集报纸的习惯,家人到了外地,看到了当地的报纸,也会给他买一份回来。就这样,家里积累了近千个报头。

  多少年来,孙天茂一直保持着阅读报纸的习惯。他也是《威海晚报》多年的老读者。“《威海晚报》记录着我们城市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内容接地气儿,雅俗共赏。而且,报纸中的语言也十分有时代感,一份报纸,从头到尾乐呵呵地就看完了,我还从报纸上学了不少新潮的词儿呢!”孙天茂说。(颜燕军 于建美)

标签:

精彩推荐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