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7个部门单位、3个二级单位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奖金、补贴等136.22万元。如省煤炭工业局超出规定标准和范围多发放奖金59.01万元。
3.有12个部门单位、3个二级单位违规发放商业预付卡、实物等福利123.95万元。如省人口计生委使用工会经费向职工发放购书卡、防寒服等共计24.34万元。
4.有5个部门单位、3个二级单位违规承担基本医疗保险应由个人缴纳部分41.83万元。如省卫生厅承担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由个人缴纳部分17.49万元。
(三)私存私放资金。
7个部门单位、13个二级单位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等方式私存私放资金5590.51万元,主要用于弥补办公经费、发放奖金补贴等。如省机械工业协会委托山东新丞华展览有限公司承办机械制造装备展览会,2008至2013年,将财政补助资金325万元列支拨付该公司后转回195.56万元,其中用于发放加班费9.88万元,其余185.68万元存放于下属单位;此外,还将停车场租赁收入抵顶该单位在酒店的餐饮费用48.04万元。
(四)公用房产管理不规范。
17个部门单位存在公用房产管理不规范问题。
1.有9个部门单位无偿出借办公用房1.4万平方米。其中,出借给本单位职工、下属企业或学会、协会9716平方米,出借给其他单位、企业4251平方米。如省地勘局将4493平方米办公用房无偿出借给山东地矿置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或单位。
2.有4个部门单位出租房产1.06万平方米,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如省水利厅机关服务中心将930平方米房产出租给山坤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合同约定由该公司承担原水利厅青年服务社部分职工社会保险费以抵顶租金,2013年缴纳7.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日租金仅为0.23元。
3.有6个部门单位12.06万平方米房产未入固定资产账。如省人口计生委2005年开工建设综合办公楼,2008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工程结算金额3372.44万元,截至审计日仍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未转增固定资产。
(五)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合规。
重点审计了10个部门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有7个部门单位、5个二级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3476.77万元,用于人员和日常公用支出等。如省水利厅机关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公费医疗超支经费、临时工工资、办公费等1090.48万元。
2.有6个部门单位、4个二级单位虚列支出、以拨列支8.15亿元,造成结转结余不实。如省煤田地质局以拨列支,将专项资金3607万元支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当年实际支出1502.67万元,造成少计结转结余2104.33万元。
3.有4个部门单位、2个二级单位未按财政批复的内容分项核算专项资金共计214项,金额8.83亿元。如省商务厅收到机电产品进口登记、海关数据费等72项资金6800.71万元未分项核算,与日常公用经费混收混支。
4.有2个部门、4个二级单位专项资金结转结余大,涉及金额5.67亿元。如中央及省财政2012至2013年安排省胶东调水局"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项目资金3.2亿元,因立项后省发展改革委尚未批复初步设计,截至2013年末未支出。
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情况
组织对全省2011至2013年8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一)资金拨付不及时。一是9个市拨付财政补助资金不及时2.62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医保补助资金0.82亿元,新农合补助资金1.8亿元。如潍坊市3个县2012至2013年8月末,城镇居民医保管理机构未及时拨付财政补助资金共计3124.46万元,实际到位时间延迟2至3个月。二是枣庄、泰安、日照市拨付医保基金不及时7317.26万元。如滕州市财政部门截至2013年8月末,未及时向定点医疗机构拨付7月份新农合报销基金3490.22万元。
(二)重复参加保险和报销医疗费用。一是抽查发现,由于医疗保障信息不共享,导致16个市321.8万人次重复参加医疗保险。二是10个市1699人在医保基金中重复报销604.29万元。如泰安市6个县679人次使用住院发票复印件、补开的住院发票等资料在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中重复报销224.66万元。
(三)基金增值率低。一是定期存款比例较低。截至2012年末,全省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累计结余91.59亿元,其中定期存款24.96亿元,占比仅为27%;2012年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当年收益总额6040.93万元,基金收益率仅为1.9%,为银行同期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的63%。二是济南等10个市因基金活期存款未享受优惠利率政策,造成少收利息3091.96万元。
五、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情况
根据审计署统一安排,继续组织对14市(不含济南、青岛、烟台)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和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结果显示,去年审计结束后,各地按照省政府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整改,本次审计发现资金筹集不到位、保障房空置等问题大幅度减少,但在资金拨付、基础信息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滞拨、拖欠工程资金。一是菏泽市本级和广饶等14个县未按规定时限拨付上级补助资金1.22亿元,其中最长的滞拨时间达15个月。二是抽查发现,武城县和东阿县的10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7204.94万元。
(二)部分地区住房保障基础工作仍比较薄弱。一是住房分配和使用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如东营等3个市本级、邹平等17个县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尚未使用信息系统进行住房保障业务管理;庆云等7个县的1618户保障对象档案不完整,缺乏动态更新。二是聊城市本级和昌邑等13个县尚未建立保障对象经济状况审查信息共享机制,民政、住房保障等管理部门与公安、房产、工商、车管等部门之间,难以及时核对申请家庭的信息数据,影响住房保障资格审核审批效率。三是泰安、威海市本级和沾化、单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未按规定及时将保障性住房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或退出信息向社会公开,涉及保障对象655户。
(三)部分项目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一是50个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未依法履行招标程序,涉及合同金额8.22亿元。二是3个项目存在违规评标、定标问题,涉及合同金额1.19亿元。如日照市经济开发区奎山街道朱家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定标之前签订合同,违规定标金额2307.23万元。三是26个项目保障性住房竣工验收不规范,其中,1973套未办理竣工验收即交付使用,1716套未进行分户验收,2097套未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备案。
六、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组织对1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至2013年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一)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不到位。13个县没有确定县级重点扶贫乡(镇)、村,未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难以实现对区域内贫困人口的全面、精准识别。
(二)资金分配"一刀切",贫困户受益面小。一是不论村庄大小,都按每村30万元的标准分配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贫整体成效。二是审计抽查的249个村,近3年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8516.35万元,以种植、养殖方式共扶持农户2.11万户,其中贫困户1.18万户,占56%;以互助金方式共扶持农户9751户,其中贫困户2127户,仅占22%。
(三)省级以下扶贫资金投入偏少。13个县2011至2013年各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46亿元,其中,省级以上投入2.66亿元,占77%;市、县、乡三级分别投入6420.4万元、1222万元和310万元,分别占18.6%、3.5%和0.9%。
(四)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不严格。一是资金未有效利用,已投入的3.46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至2013年末结存1.17亿元,占34%。二是7个县的8个单位及3人虚报冒领、骗取扶贫资金124.93万元。三是5个县的14个单位挤占挪用扶贫资金143.64万元,如临朐县国有沂山林场挪用供水工程扶贫项目资金11.91万元,用于人员经费开支。四是11个县未及时拨付扶贫资金3396.91万元,如夏津县2011至2013年扶贫资金中有960万元滞拨时间达6个月以上。五是10个县的149个贫困村扶贫互助协会变相发放红利、超范围发放借款、未按规定提取公益金等,涉及金额45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