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 力求变革
当下,我国正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在张宏宾看来,是再合时宜不过了。“随着年龄和艺术阅历的增长,我自己越发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倾心于中国古典哲学和唐诗宋词。我也注意到海外的艺术家都越来越重视从本民族的传统里去吸收营养和发掘资源。在西方生活这么多年,我深切体会到中国人的艺术必须要在中国原有的艺术传统基础上进行和发展。”
就中国绘画而言,张宏宾认为,继承传统首要的是分清精华和糟粕,如何从本质上去继承它。“的确,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特征,值得深入钻研,但仅仅用笔墨并不足以概括中国画。我们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从创作方法、思想理念等方面,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精神。比如文人画,其精髓在‘文人’二字,即创作者是文化人,其修养、境界都在画面中有所体现。寥寥几笔,却意蕴深远。不了解这些文化内涵,只一味学习笔墨形式,如何能得其要领?”
“但是,固守传统、一成不变只能成为‘古董’。中国画要前进,必须变革。”在张宏宾看来,艺术要具有时代特征。因为一个时代的艺术一定是为当代人服务的,表现当代人的思想状况。当前,如何使古老的中国画为当代人而不仅仅是中国人所接受和认可,是中国画家的责任和崇高使命。他认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应注意两方面:一是要全面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它应该包括雄浑博大的汉魏艺术、瑰丽灿烂的唐宋绘画,以及明清以来丰富多变的水墨画和民间艺术;一是必须要把握世界艺术的潮流和美术史发展的脉搏。“其实,中国艺术的优点正是在和西方艺术的比较中才看得更清楚。比如,油画讲究色彩,犹如交响乐般给人以震撼;而中国画强调雅致和意趣,让人琢磨再三,回味无穷;西方绘画以人为核心,与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连,故而不是‘太似’就是‘不似’,而中国画崇尚天人合一,回归自然,讲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像会喝酒的人喝辣酒,会喝茶的人喝苦茶,品的是滋味。中国画也是如此,讲究的是味道。”
如今,张宏宾每年都要回中国待上四五个月,翻阅国内最新出版的书籍,和同道交流绘画的感悟。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近几年,他还重新踏上丝绸之路,从中感受古代中西文化的交融。而远在大西洋彼岸,他会更冷静地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西方绘画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但我清楚地知道,我艺术之根仍在我们的民族艺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