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桥强”到“铝业强”:中国铝工业该如何走向制造强国之路

  9月29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提出新材料是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而这个路线图所指出的23个重点方向中包括了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都是与铝加工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密切相关的内容。

  铝加工业要想加快技术创新以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要求,高品质、大规模的铝产业集群是推动我们向高端发展的一种重要产业模式。但如果想充分利用好这种产业模式,使中国铝加工业成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主力军,我们必须要正视当前中国铝加工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为什么我们拥有全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却生产不出一流的产品?

  拿汽车铝板为例,中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最先进的铝板带热连轧生产线,但至今还没有一条国内企业投资的成熟产业化生产线。近几年,汽车铝板在全球市场上已经从2010年的几万吨增长到现在的三、四十万吨,今后几年还有可能成倍增长。面对这个爆发式增长的市场,我们却始终处在被动跟踪状态。

  我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铝业大国,铝加工业在产量、装机水平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但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离铝业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一般的中、低端产品生产过剩,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短缺,不能满足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需要大量进口。2014年中级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占铝加工产品总量的10%左右,高级深加工产品即精密加工的可供装配的零配件如车轮、电子产品零件、轨道车辆等所占比例不到4%。虽然某些企业或某些单一技术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支撑能力有限,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为什么中国铝工业的发展会出现如今这样的尴尬局面?或许最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生产规模扩张了,但是人才没有扩张,发展思路没有扩张。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王国军犀利地指出:“最深层次的原因是短视!”

  王国军认为,造成中国铝加工业技术发展瓶颈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铝加工企业舍不得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进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原因是绝大多数企业认为投资周期越短越好。“我们总是说缺乏人才,那我们为什么不入手把人才培养起来?为什么没人去做这件事呢?因为没有有这种格局、胸怀、情怀的人才培养队伍存在。再者,技术创新的根源在于体制,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当我们真正想培养人才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可抗的阻力。”王国军不无担忧地对记者说:“无论是从国家层面上还是从铝加工从业者层面上说都应该有一个忧患意识,我们不能只追求短期逐利,而是要追求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和正确的产品研发价值导向,这样才既能解决人才短缺和技术创新的问题,企业也得到了利润,国家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从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展格局来看,这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更好地沿着路线图的指引,提升“中国制造”,破解人才瓶颈?从记者采访魏桥铝电有限公司销售总公司总经理赵前方的回答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个目标所做的努力:“魏桥年产76万吨高精铝板带生产线产品目标就是高端、一流,为保证产品高质、稳定,我们正在面向全国招聘相关专家和技术工人,同时配套一系列激励和培养机制,解决人才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