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港新增外贸航线14条
港口忙 贸易旺(构建新发展格局·一线看外贸)
2020年,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中国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亮点突出,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了力量。这背后,离不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有力推动,也离不开众多市场主体的积极作为。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今起,本版将持续关注外贸领域生产经营一线,通过感受一系列个体的努力,展示我国经济的澎湃活力和强劲韧性。
本期聚焦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看这里的人如何让外贸流程变得更加顺畅。
码头现场操作人员孙明明
“贸易在增长的感受真真切切”
2020年12月31日,在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圣朗科桥”轮靠泊在105泊位。
码头上,16台蓝色自动化桥吊矗立成行,76台高速轨道吊在堆场上运转自如,83台自动导引车来回穿梭,数十吨的集装箱被轻巧抓起、精准堆码。生产作业忙而不乱、行云流水……
环顾四周,码头空无一人。场地外,一栋小楼立于一侧,进入操控室,桥吊远程监控员孙明明正对着6块大屏幕,码头上每一处细节尽收眼底。眼下,他正聚精会神盯着作业场景,远程监控集装箱装卸:自动化码头上的每一箱货物,经系统自动扫描抓取、运输后,都要经他手点击确认。
“今天是2020年最后一天了,我得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我们这一年的繁忙画上圆满句号。”孙明明说。
不同于传统集装箱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是一个“5G智慧码头”,已经多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世界纪录。在这里,操作员只需要监控现场的作业,在作业异常时进行人工干预。
码头上向来“人停机器不停”,孙明明和同事们都是三班倒。他说:“像我这个岗位,如果是在传统码头上,需要爬上50多米高的桥吊,在驾驶室内弯腰俯身全程操作,不但身体疲惫,操作还未必精准。而在自动化码头上,系统会根据计划自动抓取集装箱放置到指定位置,我只需要对关键环节、异常情况进行干预,相比以前,轻松太多喽!”
不仅如此,疫情防控工作中,自动化码头还是工作者的保护屏障。2020年初,交通运输受疫情影响最严重时,一方面防疫物资与生活物资转运需求迫切,另一方面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自动化码头实现了集装箱接卸作业人员“零接触”,在保障物资转运的同时,为港口逆势增长带来了发展契机。“我们心里也踏实了很多!”孙明明说。
港口向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2020年一季度,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标箱分别增长5.1%和4.0%,实现了难能可贵的逆势增长。相比2019年,孙明明2020年每天负责的集装箱从600多个增长到了700多个。他告诉记者:“在码头上,贸易在增长的感受真真切切。经济好了大家都好,我们心里高兴着哩!”
外贸业务管理人员张军
“国家的经济韧性强,底气足”
“‘艾森快航’轮已顺利离泊。”
“‘地中海阿琳娜’轮靠泊时间是否正常?”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生产指挥中心内,对讲机、电话声此起彼伏。
码头上,寒潮过境,气温骤降。但新年伊始,各码头已车船如织,一线操作依旧繁忙,两三条负载2万箱的船舶同时在泊作业已成常事。今年1月1日,港口迎来新年第一条集装箱船靠泊作业——299米长的“瓦莱尔快航”轮。
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张军语气里透着自豪:“站在这里,看见码头上巨轮有序停靠,真让人欣慰。”
去年,受疫情影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港航业受到较大影响:从一季度开始,大量船公司撤航线、减航班。张军说,自己也曾担心青岛港会不会面临“无船来港”“无货可卸”的困境,“看到如今的繁忙景象,真是当初不敢想象的。”
随着各项政策颁布,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张军感受到了阵阵暖意。“国家的经济韧性强,底气足,总会在关键的时候给人信心,这是我们的亲身体会。”张军坦言,“去年以来,从上到下的政策又多又准,着实给我们鼓足了劲儿,更为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给力,更要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在地理位置上,山东港口青岛港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节点城市、沿黄流域多省份的“出海口”,有利于建设东北亚航运枢纽中心。2020年,山东港口青岛港总共开通新航线20条,其中外贸航线14条。
“位置优越,是老天赏饭吃,各个兄弟港口握指成拳,才能一直有饭吃。”张军说,随着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不断深入,兄弟港口从竞争转为联动,有了其他港口的喂给,货源更加丰富,加上自动化港口极高的效率,开通航线也有了底气,形成了良好的正向循环。
物流方案设计人员王进
“每一种多式联运方案都有自己的‘个性’”
“运出去了,都运出去了。”河南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松了一口气。
2020年12月22日19时30分,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被平稳装上火车,沿着轨道驶向远方。
“这批货物已经积压了一段时间,再不发货,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龙鼎铝业销售经理范磊说,“多亏他们为我们找到了解决方案,这下全都运出去了”。范磊所说的“他们”就是山东港口物流集团的工作人员。
龙鼎铝业是一家专注于铝板、卷材和铝箔生产的企业,有不少外贸业务。以前出口,需由企业将货物运到附近箱站,装入从港口调来的海运箱,再通过公路运输至码头出海。
但由于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加上受到疫情影响,不少海运箱滞留海外,可谓一箱难求。“如果再调空的海运箱运到内陆箱站,又会造成浪费,出口综合物流成本涨幅将近3倍!”因此,龙鼎铝业的大量出口货物在公司积压,无法运出。“损失太大了!”范磊急得嘴上起泡,见到王进,这才放下心来。
王进是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多式联运部副部长,为解决这个物流运输难题,物流集团立即成立了工作小组,全面对接铁路、船公司和代理企业,研究制定出一整套全程多式联运物流方案。即首先采用铁路箱装货发运至港口,货物到港后,换海运箱装船,这既解决了因能源价格上涨造成的陆运成本升高问题,又有效规避了海运空箱发运至内陆的调运成本。
“晚一天,他们就亏损一天,我们必须争分夺秒。”王进说,“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每一种多式联运方案都有自己的‘个性’,客户情况不同、需求不同,方案就会有所不同。”
2020年以来,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内陆港建设加紧推进,相当于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的“家门口”。截至2020年12月,山东港口累计建设内陆港18个,开通铁路班列线路70条,海铁联运箱量突破2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