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能让济南的泉水持续喷涌,让泉水品牌长盛不衰。”在济南聚源水务有限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部长李斐眼中,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工程手段把水涵蓄到地下。“我们参与建设的五库连通工程就是源头,把城区南部的内水,还有长江水、黄河水等客水引到城区。”

  2014年参与五库连通工程,到2016年竣工,干了2年的李斐一提起这工程总有说不完的话。“兴隆水库到孟家水库输水隧洞都是新建的,主要靠爆破,放完一炮就进去查看地质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南康泵站主体结构浇筑那会儿是12月份,我们就冒着寒风值守在工地,直到连续48小时的浇筑完成后才离开。”

  据了解,五库连通工程是济南市水利工程有史以来难度系数最大的,包括管道、地下暗挖、维修工程及泵站改建等项目。不仅涵盖技术领域多,而且跨越历城、市中、历下三区,战线长,外部环境复杂。“其中最复杂的一段要数小岭到浆水泉隧洞,下挖最深处有100余米。”李斐介绍,这段既要下穿千佛山断裂带,还要通过泥土和石头自然形成的山岭冲沟,这让施工方式选择成了大问题。“传统爆破担心安全,人工掏挖工期太慢,最后借鉴了四川一工程经验,到东北采购回采煤用的掘进机,才得以顺利施工。”

  除新建工程外,工程沿用许多已经废弃的老渠道、老隧洞,虽说节省投资,但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并不轻松。“东风洞到砧子山那段隧洞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光靠查看图纸是不够的,还得打听参建人员和周边居民,再进入内部勘察一番才能放心。”李斐回忆道,隧洞里淤泥很多,有的看着没事,踩过去才知道深度有四五十厘米;有的内部结构不结实,随时可能出现石头掉落甚至塌方;有的走着走着突然只有1.2米高,只能弯着腰慢慢前进……

  对李斐而言,五库连通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一个难得的挑战。工程建设那段时间,家住济南的他时常两三个星期顾不上回家,在工地上吃住。“2015年、2016年两个春节,都没能陪媳妇回家过年。”李斐坦言,像他这样的“拼命三郎”有很多,“是工地上无数人用自己的不眠不休,换来工程按时完工”。

  2016年春天,济南连续多日未见雨水。为确保泉水正常喷涌,五库连通工程于4月1日应急调水。李斐介绍,紧急调水共持续68天,调水500余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位下降态势。

  如今,5座水库、2个水厂、4条城区河道及沿线8处强渗漏带的水系连通格局已经形成,织就一幅地表水、黄河水和长江水“交融”的大水网,每天最多可补水15万立方米,为我市泉水持续喷涌注入“强心剂”。

  (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