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晚,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中国代表队斩获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这沉甸甸的15块世赛金牌,其中有一块对山东来说意义非凡。那就是袁强夺得的工业控制项目金牌。这是山东冲击世赛的首枚金牌,也是我国在世赛工业控制项目零的突破。
赛后,袁强接受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的专访,讲述他奇妙的世赛之旅。比赛过程中,“大脑记忆断片儿”“考官发错卷子”……面对各种突发状况,袁强上演“惊魂历险记”,也正是这些点滴经历让袁强夺冠的瞬间变得异常精彩。
考官发错卷子
上演四天“惊魂历险记”
10月19日晚,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工业控制项目选手袁强经过4天共22小时奋力拼搏角逐,战胜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拔得头筹,勇夺金牌。这是山东选手参加世赛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工业控制项目史上的“零突破”。
在10月15日至18日连续4天的比赛中,用袁强自己的话说,每天都在经历“致命伤”。可这位瘦瘦的20岁小伙儿硬生生地顶住了。
“比赛原本是5天,因为主办方耗材和工具没到位,推迟了一天,改为4天。直到比赛开始,主办方才拿出时间让选手清点材料。那时候,我发现耗材和工具跟平常训练用的差别挺大。”袁强说。按照赛程,选手对设备的清点应该在开幕式前完成,各种设施在比赛第一天才“迟到”到位,这是袁强遇到的第一个插曲。
经过第一天对设备的熟悉,袁强本应迅速上手。可到了第二天,高压高强度作业下的他突然出现了“记忆断片”。“又累又困,甚至出现了一个小时的记忆空白,当时可把我吓坏了。”如今夺冠后,袁强回忆起来还是后怕,“当时在接线,假如一根线接错了就可能导致电路不通,设备就不能运行。”
袁强的比赛貌似即将步入正轨,就在此时,考场上出现了最大的意外——考官发错了卷子,袁强甚至不知道卷子是错的。“第4天编程任务图纸应该有20页,但是我的只有5页,缺的恰恰是很重要的编程画面内容。”袁强回忆。
由于袁强第三天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剩余时间可以做第4天比赛的编程。可试卷乌龙事件让袁强的时间优势“泡汤”。最终经过协调,他得到了专家给予的15分钟补时。就在他拿到图纸要做题的时候,又一个插曲来了。
“第4天的编程特别难,我估算了一下,30分的题我就只能拿到10分,剩下的20分不是说做错了,而是完全不会。”袁强说,我拿到题都不知道题干描述的是什么,我当时好绝望。没办法,我就哪里会做做哪里,争取拿最多的分数。”
夺金时刻
大喊三声“中国”
“想拿金牌太难了。”18日比赛一结束,袁强拥抱自己的教练组组长,连说“太难了,简直做不出来,特别沮丧”。
不过当专家问“你觉得你能拿第几”时,袁强很有把握地回答:“前三!”赛后采访时,袁强调皮地说,“其实我当时心里想的是能拿金牌,夺第一!”
由沮丧到信心十足,袁强来了个神转折,那在比赛完这段时间他又经历了什么呢?
“比完才知道,第4天的编程其他国家选手也没做,韩国选手就做了一点,然后跑出去哭了。”面对劲敌,袁强坦言,“我觉得我发挥得比他们都好。”
尽管有信心,可等待比赛结果的过程格外煎熬。
“18日晚上结束就开始评分,我在场地等到凌晨两点。回到酒店,一直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四点才有睡意,可是六点我一下就醒了,真的整整一天都没睡觉。”19日那天,袁强拒绝了原本安排的活动,独自等待成绩。
紧张的并非只有选手。“在现场观看比赛时,心情非常紧张。因为山东省是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有21个国家和地区参赛,烹饪(西餐)项目有43个国家和地区参赛,两个项目一直是韩国和欧洲国家的强项,与他们相比,我们对世界技能大赛的规则了解还不够深入,并且缺少世界大赛的比赛经验。”省人社厅职建处调研员张民在现场为选手加油助威。
19日晚,当袁强的名字在阿布扎比上空响起时,他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当时有记者在现场采访,问我拿金牌是什么感受,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就一直喊,‘中国!中国!中国!’”袁强说,“那一刻感觉自己梦想实现了,很激动。我是第一!我是世界第一!”
对袁强来说,那个夜晚或许值得一生铭记;那个瞬间,是心中积攒多时压力的释放,也是理想实现的圆满。“我就是想拿金牌,这是我的理想。有理想,才有拼搏的劲儿,唯一支撑我的就是这个。”袁强说。
闭幕式是整个大赛的高潮,中国代表队取得了15金7银8铜12优胜奖的好成绩,山东培养的选手夺得了2金、1银、2优胜奖的成绩,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为山东和国家争了光。“当主持人宣布工业控制项目金牌是袁强时,当时我们心情十分激动,大家都在拼命地呐喊,场内红旗飘动,我们高呼‘CHINA-CHINA’!”张民回忆,不知不觉中嗓子都哑了,袁强所在院校副院长张品文更是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未来将站后方
助力学弟学妹再拿金牌
世界技能大赛是国家之间人力资本的展示与较量,近几年来,世界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中国技工教育通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技能培训的交流平台。“通过比赛,促进了各国青年人之间的技能交流,加强了各国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与方法的信息交流,展示了中国技工的风采和技工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张民说,通过大赛的参与、交流和比拼,把获得的宝贵经验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重压之下夺金,这与袁强平时的刻苦训练和平稳心态分不开。“真正到了比赛,我的心情很随和。”袁强甚至在世赛战场上想,“真正到了世赛是什么样的?我其实完全忘了这已经是世赛了。”
“可能真的是心态调整到了一个极限,感觉这就是我平常训练的状态,也没有多么紧张。”在阿布扎比,袁强的比赛场地在走廊,偶尔会有观众大声说话,对他确实也有一定影响。但每到这时,他就把耳罩戴上,“赛场上大多数时间我都戴着耳罩,操作的时候就专心了。”
世赛历程无比艰辛,袁强坚忍的意志也非一朝一夕养成。“世赛前一个月左右压力最大。那时刚结束了一轮训练,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做完任务,超了4个小时,还做得不完美。”或许是积压了太多的压力,这个20岁的大男孩“哇”的一声就趴在桌子上哭了。
“到了第二天晚上,我自己再练,又哭了。后来教练知道了,给我放了一天假,我在家呆了一上午,大约10点钟左右我就呆不住了,跑回学校自己训练。”在高强度的备赛过程中,袁强同样有过崩溃,但最终都克服了,重回备战场。
比赛结束,袁强成功夺金,他却突然迷茫了。“梦想实现了,突然有种失落感,因为我还没有规划好以后,不知道眼下的目标是什么,我要去做什么,至少我得先休息一段时间。”袁强笑着说。
“这次比赛其实我有一个小遗憾。”袁强有些羞涩地说,“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选手宋彪以所有参赛选手最高分获得阿尔伯特大奖,世界之最,我特别羡慕,我的分数是在所有项目排第三,只差一点点。”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选拔赛即将启动,袁强又将整装待发,不过,这次他不是作为选手。“世界技能大赛每一个人只能参加一次,要给其他青年机会,我打算帮助校内的学弟学妹们,争取让他们再拿一个金牌。”
对袁强来说,冠军并非结束,而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开始;对山东来说,首金并非终点,而是另一段征程的起点。
张民介绍,下一步,重点要做的是将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将竞赛项目向实训项目转化,将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将竞赛经验向教学经验转化,将竞赛水平转变为技工教育的平均水平,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更高素质和更强技能的优秀青年人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