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娘突发脑溢血昏迷卧床开始,47岁的杨树每天在病房亲力亲为地照料,转眼已四年。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分坚守并非易事。常有人很委婉地建议,老人痛苦,孩子辛苦,不如放弃。杨树说,其实如果换位思考,好多事情就想明白了:“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我,娘会放弃吗?”

杨树每天用针管定点为母亲喂药。杨树每天用针管定点为母亲喂药。

  四年里每天病房

  照料12个小时

  9月27日早上6点30分,济南这座城市刚刚醒来,重重的拍击声回响在山东省中医院扁鹊楼走廊,一间病房内杨树正站在床边为娘叩背。宽大的手掌拍打在娘瘦小的身体上,看起来每一下都很有力道,天气已经转凉,或许是叩得认真,杨树热得脱掉了汗衫。

  从早上6点到下午6点,杨树每天照顾娘12个小时。2013年9月,杨树在一个月内经历了娘脑溢血病倒、昏迷,以及患胃癌的爹撒手人寰。

  自从娘病倒,杨树几乎不再参加饭局。正常的情况下,他每天的时间表这么划分:早上到了医院,先忙活一阵,为娘叩次背,叩背既能排痰,又能促进血液循环防压疮,杨树每隔两个小时就做一次,每次15分钟。

  紧接着,用豆浆机为娘做饭和果汁,材料是头一晚准备好的,盛在大大小小的五个饭盒里,通常是五谷杂粮、一个煎好的鸡蛋、蔬菜、几块牛肉、半个或一个海参,这一切要统统打成糊糊,再用管子喂到娘的胃里。豆浆机在旋转,杨树开始给娘喂药,中药也是头天晚上在家煎好的。

  做完这些,通常就将近10点了,杨树开始在窗边的工作台上画画或写字,这是爱好,也是他的专业,同时也是一种寄托。

  四年的照料,杨树已对娘的异常表现有了雷达般的敏锐,即使背对着病床画画,或者与人交谈着,他也能捕捉到娘的异常呼吸声,并立即起身吸痰或者叩背,手法敏捷利索。那几日,娘有些肺部感染,呼吸时急时缓,心率也不稳定,皮肤上还有些因过敏而起的红斑,这让杨树时刻揪着心。

  11点半,杨树进入第二轮忙活;下午1点半,他可以休息一下;下午4点再重复一次相同的工作,直到6点护工到来。

  晚上回家,虽然已经累到“拿不起筷子”,但他仍要和妻子、学生一道,把第二天带的饭、果汁和中药准备好。早上5点起床,又是一天的开始……

  杨树说这些虽是他四年来的生活,但这背后还有更多故事。

  他不是一个人战斗

  “一家人”站在背后

  “真相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团队支撑我,没有他们,我早就垮了。”杨树说,直接参与到病房陪护的有妻儿、学生、朋友、医生、护士,他们一直陪伴在娘身边尽力照顾,比他付出的多得多。

  杨树给这个团队命名“一家人”。

  杨树说,每天晚上的熬药、准备饭食材料,都是妻子亲力亲为,周末,他外出讲课,也是妻子替他在病房“值班”,给娘剃头发、剪指甲、擦洗身体一直是妻子在做。娘生病的四年,是儿子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关键时期,杨树认为,儿子做的比他预期的好很多,他还学会了针灸的基本技法,有时间就来给奶奶针灸。

  在病房中,与杨树的照料时间几乎同步的还有两个女孩,她们是杨树的学生,一个名叫战媛,一个名叫李岳。还有父亲生前的一位朋友,每天骑自行车来回,二十公里风雨无阻,来为娘做免费足底按摩,还有一位极难挂号的中医专家,每周一次来为娘号脉、调整药方。

  住院前两年多,由于不符合医保条件,全部医疗花费都是自己出,有前辈给他算了笔账,花费不会低于150万元。他笑笑,不说话,实际情况其实不只这些。最困难时,他和妻儿、学生、朋友当场掏光了口袋,凑了1727元钱交住院费,“交上钱后,我当时在病房里号啕大哭。”杨树说。

  他相信

  娘是愿意活在世上的

  病房的墙上贴着一幅杨树写的字:“马踏飞燕顺风起,羊衔香草伴云归”。这是2017年大年三十晚上,杨树在病房中陪娘守岁时写下的。两句信手拈来的诗中藏了娘的名字——马顺香。杨树说,娘退休前,是济南市槐荫区一所小学的老师。

  每天一大早,陪护一走,杨树就开始和娘聊天,虽然娘四年来一直“很不礼貌”地紧闭双眼,不正眼瞧他,也不搭理他。

  娘刚刚昏迷的时候,杨树有过莫大的压力、委屈。他说,如果换位思考,好多事情就想明白了:“如果我躺在病床上,娘会放弃吗?”

  知道杨树故事的人都说:“杨树,你真是一个孝子。”他说,我不是孝子,我是一个仗义的人,娘是我最好的朋友。杨树相信,娘是愿意活在世上的,她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她还有梦没圆。杨树说,娘退休后,喜欢上了作叶画,一年四季的树叶,在娘的手中总能通过粘粘剪剪成为生动的一幅画,她想办个画展,她还有一个梦,就是去趟西藏。

  总有人问,为何不请个全时护工,这样多耽误时间。杨树说,仅仅把照顾老人当工作,如何能做到细致与敏锐,如何能像妻子一样在为娘摆放手脚时考虑她是不是“舒服”。

  如今的杨树除了在病房里照顾娘,他每天与众多好友在朋友圈中互动,仍然继续着最爱的艺术教育,他在病房中一天能画一本“册页”,效率颇高。他一边麻利细致地照料着娘,一边与来访者开着玩笑,好像四年前那次“最大的挫折”早已被他消化。

  杨树说,真正的孝顺人,都不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苦,因为孝顺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平静和满足。他说,在医院看护着娘,生活变得单纯,他反而能静下心来画出比以前更好的作品。最难的时候已过去,现在全家很幸福、很满足,“我们所付出的,远远少于娘回报给我们的。”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洁 片/记者 陈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