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8月22日讯
在我省鲁西南的几个小镇上,每年的8月份,在外打工的人们会成群结队的回乡,而且整宿整宿不睡觉,奔波在田间地头就为了逮一只小小的蟋蟀。近日,记者就来到泰安宁阳县,跟随那里的“蟋蟀猎人”凌晨两点下地抓蟋蟀。
颜景增,今年46岁,是地道的宁阳泗店镇农民,平常在外面的工地上打工。每年一到8月份,他都会雷打不动的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家里抓蟋蟀。
作为一个抓蟋蟀20多年的老手,颜景增通过声音去辨别一只蟋蟀的好坏。
宁阳泗店镇柳沟厂村村民颜景增告诉记者:“大蛐蛐叫的声音很响亮,你隔着好几十米就能听到了。声音粗、浑厚。”
大功率的手电筒一直不停地在地上搜索,脚要不停地踩着地上的麦秸,这样藏在地下的蟋蟀才会跳出来。在软绵绵的玉米地里走了5分钟,颜景增有了今天的第一笔收获。“这只蛐蛐一般,牙还可以。”
每抓到一只蛐蛐颜景增都会仔细打量,小心翼翼的放进特制的竹筒里。“很好的蛐蛐必须要宽、头大。”
对捕虫人来说,露水浓重的下半夜是听音拾虫的最佳时机。天很快亮了,颜景增对今天的收获并不满意。“自己满意的蛐蛐哈没看到,两个小时的玉米地白钻了,我们再换个地方。”
和颜景增一块来的还有同村的八九个伙伴,他们跟颜景增一样都是专门为了抓蟋蟀辞工回来的。每年8月,宁阳县泗店镇的壮年劳力都会集体返乡,投入到抓蟋蟀的大军中,尽管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颜景增抓回来的蟋蟀最终会被放到市场进行交易,蟋蟀的身价少则几十元到几百元,多则能达到上千上万元。对于颜景增来讲,这样的蟋蟀就是满地跑的钱。
蟋蟀市场火爆 各地客商云集
从凌晨2点半到中午12点半,颜景增和同伴们都回家休息了。家里的主妇开始出来把颜景增他们晚上10个小时抓到的蟋蟀,在村头的市场进行交易。“不行算了。”
在村头,颜景增的蟋蟀没有卖出好价格,但是他并不着急。在泗店镇上到处分布着蟋蟀交易市场,从早上五点到下午天黑,交易持续一整天。
村里的男人们负责抓蟋蟀,主妇们负责把蟋蟀卖出好价钱,她们带着蟋蟀挨个市场转,寻找最合适的出价。
宁阳县泗店镇居民白书斌称:“我出价8000元,他给我800元,我的心理价位在4000左右。”
每年8月初,泗店镇都会涌入近10万蟋蟀爱好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目的都是为了收到最心仪的蟋蟀。一只品相好的蟋蟀,经常能卖出几万元的“天价。”
聊城蟋蟀爱好者王先生介绍:“主要是看品相,再一个就是大小、个头。要求头大突出,脖子要宽。目前为止卖出去最贵的一只3000元。”
一位蟋蟀爱好者告诉记者,他收过最贵一只两万块钱,一年在蟋蟀上最少投入七八万块钱。
蟋蟀爱好者表示:“一天最起码收1500个,每年要收几万只。”
蟋蟀无价 好蟋蟀单只上万
宁阳蟋蟀历史悠久,被称为“江北第一虫”。 宁阳斗蟋以个头大、性情烈、弹跳力强、擅斗、凶狠而闻名。曾经被作为“贡品”进贡,其中以泗店镇产蟋蟀最为著名。
宁阳蟋蟀让全国的蟋蟀爱好者趋之若鹜,也让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一个泗店镇居民告诉记者,这一季抓蟋蟀、卖蟋蟀少则能赚三四万,多则能赚十几万。“昨天卖了900来块钱,前天卖了700来块钱,今天买了300来块钱。”
为了争夺最好的蟋蟀,蟋蟀客们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在各个市场来回奔波。除了宁阳泗店镇的早、午市。靠近宁阳的兖州漕河镇,曲阜姚村镇也是蟋蟀客们必去的地方。
曲阜姚村镇表示:“一张桌子几个小时收他们30块钱,从立秋那天开始,这个夜市已经23年了。”
一个南京的蟋蟀爱好者告诉记者,曲阜姚村镇的蟋蟀交易市场是全国价格最高的市场。“这里每年都出将军虫王。”
记者了解到,每年8月,宁阳泗店镇、兖州漕河镇、曲阜姚村镇等地的居民几乎陷入“疯狂”状态,“抓蟋蟀、卖蟋蟀”他们似乎都感觉不到疲惫。白露过后,居民们的这种状态才会消失,像颜景增一样的人会继续投入到外出打工的生活当中。
几只小小的蟋蟀在一个月内,就能为一个家庭带来几万元的收入,也能撬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样的戏码每年都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