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安堂

  济南工业南路丁家庄段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马路——化纤厂路。

  它是因济南化学纤维厂(以下简称济南化纤厂)所在而得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济南化纤厂所在的周围都是庄稼地。

  通往市区也没有像样的公路,工厂并不十分引人注目。

  但厂里有两种产品、一种副产品在当时的济南市民、农民中广为流传。

  一是规格较粗的尼龙丝,其主要用途是渔民结网捕鱼。

  不知是谁发明了用这种尼龙丝编织网兜,又结实又便宜又方便。

  那几年,几乎家家都用这种尼龙丝网兜。

  二是尼龙丝袜。

  当时厂里有一个袜子车间,用自己生产的尼龙丝生产尼龙丝袜。

  在那个年代,有双尼龙丝袜也是件值得炫耀的事。

  当时,厂里经常将不合格的尼龙丝袜发给职工当福利。

  所谓的副产品其实就是生产排出的废水。

  因这种废水中有氨的成分,可以当氨水浇地施肥。

  那几年十里八乡的农民开着拖拉机、拉着地排车,车上装着皮囊或大空油桶排着队到“尼龙厂”。

  拉“尼龙水”浇地也成为一景。

  要说济南化纤厂的辉煌是从一九八五年开始的。

  这是因为它先后承建了涤纶、锦纶两个重点工程。

  一九八五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在济南化纤厂基础上投资6.7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6.6万吨的涤纶工程。

  这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济南市自建国以来国家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建设工程。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原来的庄稼地上建起了一排排新型、宽敞明亮的大厂房;

  在工厂马路对面还新建了会展大楼(现为历城区法院)、济南保税仓库(现改建为商业楼盘)。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济南涤纶工程建设逐渐由试生产转为正式生产。

  济南涤纶工程建设指挥部改名为“济南化纤总公司”(齐鲁化纤集团)。

  大量的涤纶纤维源源不断地由此运往全国各地。

  在厂区建设的同时,厂里也没忘记关心职工的生活设施,为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那几年,在化纤公司上班也是令人羡慕的。

  在涤纶工程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八六年九月发行的“山东济南涤纶厂建设有奖保息债券”。

  这是济南市首次由银行代理发行的企业债券。

  当年,济南市民积极认购涤纶工程建设债券,大力支持了工程建设。

  在涤纶工程建成投产后,济南市制定了“建设锦纶重点工程,实现涤纶、锦纶齐飞”的目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济南化纤厂与港商、台商合资,引进了近百台先进的织机生产“化纤丝绸”,成立了济南泉春纺织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与日商合资成立了“济南畅源化纤有限公司”;

  又与台湾聚隆公司合资建起了年产2.4万吨化纤纤维的“济南聚大纤维有限公司”。

  这些合资项目的特点是:我方主要以厂地、厂房、人工为主要投资,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使这个厂的年产量达到四万多吨。

  聚大纤维有限公司的经理王克璋先生还被济南市人民政府授予“济南市荣誉市民”称号。

  一九九六年十月,经上级批准济南化学纤维厂更名为“济南八方锦纶集团”。

  涤纶、锦纶两大工程的建设,壮大了济南的纺织工业。

  当年,两个厂的职工达一万多人,至九十年代中期产值、利税达历史最高点,可谓辉煌一时。

  在建设济南涤纶、锦纶两个重点工程期间,我正好在厂里做宣传工作。

  为两个重点工程建设做好新闻报道是我分内的事。

  进入二十一世纪,作为原来济南市支柱行业的纺织系统因多种原因,逐年步入衰退,先是印染、染织后是棉纺,最后波及到化纤。

  到2010年前,涤纶、锦纶两个兴旺一时的化纤企业在妥善安置了企业员工后,销声匿迹。

  如今,化纤厂路还在,济南化纤厂却早已不在。

  记得在拆除化纤厂厂房、生产设备时,许多老职工赶到现场,眼含泪水、依依不舍。

  斗转星移,如今,这里高层楼盘林立,千万户市民安居于此,别有一番新的风采。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