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日子好了,我们更应该多做好事,把老一辈的美德继续发扬。”谈及慈善助人,邢威敏总是用这样最质朴的话语教导晚辈。
家住环翠楼街道西北村社区的邢威敏今年66岁,2008年母亲去世后,她接过了母亲的爱心接力棒,每年为学生们捐款捐物,累计达十几万元。
邢威敏捐赠运动服奖励学习优秀的孩子。
每次去学校,孩子们老远就认出她
在市区统一路上有一家小小的儿童服装店,不大的店面摆得满满当当,门口还摆放着一个卖冰棍的冰柜。
“我卖了一辈子的冰棍。”邢威敏所有的积蓄几乎都是几十年卖冰棍得来的。2002年,邢威敏本打算退休,但闲不住的她,看到了商机,就盘下一家儿童服装店,并且顺带着又卖起了冰棍。
2008年母亲去世后,邢威敏开始坚持每年给学生们送衣服、送冰棍、资助贫困学生、捐款给贫困山区……捐款捐物累计已达十几万元。
“上个月还去一家小学给孩子们送了200套运动服。”邢威敏说。
这些年,邢威敏的足迹踏遍了威海的各个中小学。每次到学校,孩子们总能想起这个亲切和蔼的奶奶。
“我每年都会去学校给孩子们送衣服,他们都认识我。每次去了,孩子们老远就喊,‘邢奶奶又来啦!’听着心里就很高兴。”邢威敏说,孩子们记得她,说明她把这份爱心传递到了,孩子们也会耳濡目染,将来帮助他人。
母亲奉献一生,她也曾不理解
说起做公益事业的缘起,邢威敏眼圈泛了红。
“我就是想把母亲在世时的那种爱心和美好品德传递下去。”邢威敏的母亲叫高妙英,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市区多所小学任教,可谓桃李满天下。母亲在世时,是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尤其照顾。
有一次,邢威敏在大连的姨妈给他们姐弟三人寄了十几双皮鞋,漂亮的款式让他们爱不释手。哪知,母亲给三个孩子各留了一双,剩下的全都送给了班里的学生。为此,邢威敏很不理解。
“你们还有皮鞋穿,可很多孩子只有破了一个一个洞的布鞋。”母亲看着哭闹不止的邢威敏,耐心地劝说。
邢威敏回忆,这样的事母亲做了很多。逢年过节,母亲穿着一身补丁的衣裳,却用扯来的新布给班里的学生缝制新衣;家里有了好吃的,常常是姐弟三人吃不上,母亲也要留给学生……
“母亲很少管我们,都是以照顾学生为主。”邢威敏说,她当时特别不理解。
母亲过世后,她接过爱心火种
母亲临终前的那几年,邢威敏陆陆续续从别人口中听到母亲默默奉献的事迹,才发现母亲原来竟这么伟大。
2008年,92岁的母亲临终前把2800元遗产交到邢威敏的手中,嘱咐她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件事,让邢威敏姐弟三人感到十分震撼。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天,邢威敏就把这笔钱交给了居委会,用于帮助家庭贫困的学子。
母亲去世后的日子,邢威敏十分悲痛。看着母亲临终前在病床上随笔写下的“尊师重道”四个字,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她越来越理解和钦佩母亲的一生,她决定保护好母亲的爱心火种,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动力,坚持进行爱心公益事业。
为汶川地震捐款2万元、向贫困山区捐款1万元、捐资助学1万元……哪里有需要,邢威敏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母亲当时条件那么艰苦还不断帮助别人。现在的条件好了,我更有能力把母亲的精神发扬下去。”邢威敏说,只要身体允许,她就会把生意一直做下去,边赚钱边做好事。接下来,她还想到市区周边的一些乡镇去,让爱心能够在全威海流淌。
她要把勤俭和爱心传下去
邢威敏对别人如此慷慨,对自己却十分“吝啬”。走进邢威敏的家,“老古董”还真不少。60块钱的短袖汗衫穿了好几年也不舍得扔;一个搪瓷饭盆,好几个地方已被磕的露出了黑底还在用;沙发罩已经洗得发白……
“这都是从母亲那学来的,什么时代人也不能忘本,艰苦朴素是宝啊。”邢威敏说,不仅自己要勤俭节约,坚持做好事,她也是这样要求年轻一代的。
邢威敏的外孙女是她一手带大的,从小,她就给外孙女讲这些道理。在她的熏陶下,小小年纪的外孙女也很有爱心。从4岁开始,就和邢威敏去卖冰棍,还自制小首饰进行义卖,把卖来的钱捐给有需要的人。
“希望将来,孩子们能记住我现在做的事,并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邢威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