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长着小麦的田野,是26岁小伙潘越(化名)最后的归宿。9天前,他选择在百余公里外的济南市区,驾车撞隔离墩自杀……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他究竟是为什么?或许任谁也无法三言两语作答,但他的成长经历,也许可以给出一丝答案。
身后的阴霾:奶奶仍不时掩面哭泣
潘越的老家在商河县沙河乡潘家村。73岁的奶奶说起他,仍不时掩面哭泣。
15日凌晨4:00多,潘越在腊山立交桥下桥口驾车撞隔离墩自杀,留下遗言“唯独对不起的是我奶奶”。
24日,低矮的土屋内,潘越的奶奶眼角被毛巾擦得发红,她已连续多日未出门,“晚上睡不着,就在炕上靠墙坐着。”
“孩子出事后,第二天整了容被送回家。第三天火化,葬在了自家地头。他的妈妈生下他后难产死亡,这次从老坟迁出跟他葬在了一起。”老人抹了一把泪,“娘俩总算团聚了。”
土屋客厅,潘越的爷爷守着孙子的照片,独自发呆。除了幼年和成人后的两张照片,潘越没有留下一件遗物。
多日未出门的,还有潘越的父亲。24日中午,50岁的他蓬头垢面,只穿着秋裤。因夜里难以合眼,他干脆搬到沙发上睡。对于儿子,他表达了自己的愧疚和遗憾,却讲不出太多关于两人之间的故事。
潘越的父亲与爷爷奶奶早已分家。得知家中来人,潘越的继母赶回家中,打声招呼后,坐在床边照看外孙,一声不吭。潘越同父异母的妹妹,忙着端茶倒水。
携女友返乡:准备结婚才领了回来
潘越父亲的家中,没有潘越的床以及照片。“孩子回来都是住在他奶奶家。”潘越父亲称,儿子几乎不与自己沟通交流。
关于出事前儿子的动向,潘越父亲表示不清楚。对于儿子生前最近的印象,是去了济南换了一份工作,“我没有去济南探望过他,出事后才去济南接了他回来。”
一家人中,奶奶是潘越最亲近的人。潘越自杀前3天曾回家探望过老人。“孩子躺在床上,整宿都在抽烟,一大把。走的时候吃了一个花卷,告诉我和他爷爷要舍得吃喝,不要心疼钱,他在外打工无需挂念。”老人称,潘越的心里话,很多都是跟村里的发小讲,“跟发小喝酒会喝到晚上12:00。”
老人回忆,今年夏天潘越曾带着现女友探望过自己,“交了那么多女朋友,这个是准备结婚才领了回来。”潘越生前最后一次回家,老人知道孩子想结婚,就硬塞给他1400块钱。
“出事后,我去济南问过他女友,哥哥给她买过金项链和手表。”潘越的妹妹称。
部分邻居称,潘越死前曾想借父母的房子结婚。
提到潘越的父母,奶奶要么摇头,要么沉默。
不幸的人生:15岁辍学外出打工不常回家
百户人家大小的潘家村,同龄人中仅剩潘越没结婚。比他小3岁的妹妹,孩子都已3岁。“他小时候经常挨欺负。”妹妹称,哥哥从小就不爱说话,外出打工十多年,仍然话不多。潘越15岁就辍学外出打工,在德州宁津县开过大货车,后来因奶奶劝说,开货车接触女孩子机会少,潘越3个月前改行到济南的一家木材厂开铲车,认识了现任女友。
对潘越来说,父爱母爱是奢侈品。妈妈在生潘越时死了。“腊月十五的大冷天,孩子生在了炕上,好在没冻死。”潘越奶奶称,靠着两个姑姑绣花一天挣的七八块钱,孩子喝奶粉长大了。
由于父亲常年忙于搞建筑,潘越从小由奶奶带大。“除了正月初一拜年,孩子去他爸那吃顿饭,一直跟我们住在一起。”老人称,因为潘越自幼丧母,乡里乡亲都会格外关照这个孩子。“这么多年来,孩子没跟家里要过钱,我也没给过他。”潘越父亲说,孩子常年在外,经常一年回家一次,有时过年都不回家,“今年回来得比较频繁。”
邻里眼中,潘越是个老实巴交的孩子。“我孙子和他从小玩到大,这次出殡特意从外地赶回来。”潘越一位邻家老奶奶含泪称。
●心理解读
生前的无力与绝望将他吞噬
自杀前一天带女友去景区游玩、探望女友母亲、自杀当晚找好友安排后事……细数潘越自杀前的举动,共青团山东省委特聘心理督导专家泰祺称,这带有明显的自杀特征。“活不下去了”“我走了,记得我是爱你的”“唯独对不起的就是我奶奶”……潘越生前最后留下的话语,在泰祺看来,是情绪激动状态下的一种无助和绝望。
泰祺认为,这种极端行为不排除与成长环境有关。幼年丧母引来特殊关注,释放给潘越的信号是,“我是很可怜的”,这容易导致潘越产生无力的自卑感。“重要的不是奶奶做了多少,而是孩子感受到多少被爱的成分。”泰祺称,如果奶奶一人给不到足够的安全和爱,孩子就难免会有无助感。
泰祺称,潘越长期以来的情绪一定很低,委屈、难过、悲伤一直存在。精神和现实上的双重压力,加上突发的极端情绪,就把潘越吞噬淹没了。对于潘越死前曾有过踩刹车这一细节,泰祺称这应该是死前恐惧导致,但当时刹车已经于事无补了。
心理咨询师东霞认为,父爱母爱的缺失是人生的主要创伤。0-3岁是性格养成重要阶段。对爱的缺失,在成人后容易引发极端表现。而所谓的成人行为矫正,能有多大作用因人而异。毕竟父爱母爱属于原始的缺失,无法完全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