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sd/transform/20160816/s_Mf-fxuxnah3613140.jpg)
原标题:莫言:翻译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14日-18日,中国作家协会在我省举办“第四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15日,研讨会正式开幕,来自18个国家的30多位汉学家和我国30多位著名作家、翻译家共70余人参加。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来长春全程参会。
在15日的研讨活动中,与会者就翻译的权利与边界、当代汉语的扩展变化及翻译的新挑战以及可译与不可译———语际书写的困惑等三个主要议题展开讨论。
莫言
好的翻译家是隐身的
“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这批作家刚出道的时候,有人评价莫言的小说语言上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我纠正他们,其实我是受到了翻译家的影响。”
著名作家莫言表示:“翻译文学所遇到的困难,看起来是来自语言,但其实是来自文化。”语言层面的困难是技术问题,借助工具书一般都能解决,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问题,除非译者对被译文学的国家的历史、人民的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和细致的体察,否则是无法把作家的本意传神地译过去的。
有人认为翻译应该是忠实于原著,不应该有什么创造。不过,莫言认为:“翻译是创造性的工作,忠实于原著与创造性并不矛盾。假如一部作品有两种或者更多种同文的译文,而这些译文基本上都遵从了忠实于原著的原则,但有的译本好,有的译本差,那我认为,好的译本就是创造性的,不好的译本就没有创造性,甚至有破坏性。”
“翻译是带着镣铐的舞蹈,是被限制的创造,但天才在限制中依然可以创新,庸才即便不被限制,写出来的或译出来的依然是平庸之作。”
莫言表示,最好的翻译就是好像没有翻译,“我想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达到完美的程度,实际上也就融为一体了,也就什么都不存在了。我以前也提到过,好的翻译家是隐身的,在阅读的时候忘掉了他们的存在。”
余华
好的翻译是主动找上门的
著名作家余华说:“翻译的好坏我有个比喻,我比较喜欢古典音乐,从前我认为作曲是最重要的,至于是谁来演奏居次席。后来我在欧洲买了一些小公司出的唱片,效果真是太不一样了,其实翻译也会出现这样的效果,一个好的翻译和一个不好的翻译会导致一个作品出现不同的品质。我个人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一些国家,我的感觉是好的翻译往往是主动找上门来的,我曾主动找过有些翻译,但结果是都不如找上门来的好,因为主动找上门的翻译事前对你的作品已经有了充分了解,喜欢你作品才会找你。我认识的第一个日本翻译就是饭塚容,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翻译了我的两个短篇小说,不知道怎么知道我地址了,就把译稿寄给了我,如今我们已合作20多年。我的一位意大利语翻译傅雪莲(Silvaia Pozzi)她翻译了我的《兄弟》,他们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的。”
在谈到翻译本身的问题时,他说,由于语言不一样,必然在有些地方有所减弱,但在另一些地方是被强化的,强化得比原文还要好,“这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像内科医生而不是外科医生一样。翻译该有其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