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也不用身份证,因为早就用别人的登记注册过了。万一要是客服进行实名制回访的话,你就说是朋友的,要不那边可能会给你停机。”这位店主嘱咐记者,“不过,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你放心用就行。”

  真的是这样吗?记者购买了一张171手机卡,服务商显示为远特通信。随后记者拨打了远特通信的客服电话。“你这张手机卡已经实名登记过了。”客服告诉记者。记者表示这是新买的手机卡,并没有身份证。该客服表示,这种情况需要记者发送一封传真进行变更。

  “如果不变更呢?”记者又询问。

  “现在要求实名登记,我们系统可能会对疑似非实名登记的停机。”该客服表示,是否疑似非实名是由系统自身进行判断,至于怎么判断并不了解。

  那么到底以后这张卡还能不能用呢?“你放心,绝对没问题,就算查,哪会查这么严呢?”销售给记者手机卡的店主告诉记者。

  分销渠道实名登记把关不严

  记者了解到,以170和171号段为主要服务平台的虚拟运营商,不自己建设通信网络,而是租用基础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的网络开展电信业务。

  “虚拟运营商管理措施不完善,销售渠道较多,实名制监管起来有一定难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虚拟运营商为了追求用户数量,对分销渠道的实名登记把关并不严格。”

  “也有一种情况是通过技术手段非法破解运营商电话卡实名登记系统,造成大量电话卡非实名登记。”该业内人士表示。

  早在2013年9月1日,工信部已要求对新入网的电话用户全面实施实名登记制度,之后实名制不断收紧加压,三大运营商也推广办理补登记手续,但虚拟运营商成为“漏网之鱼”。

  据相关报道,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底,工信部已组织电信企业对14万余个涉及通信信息诈骗等犯罪的电话号码进行了快速关停,其中虚拟运营商号码60202个,所关停涉及虚拟运营商的号码分布于远特通信、分享通信、迪信通、蜗牛移动、巴士在线、国美移动、天音通信、爱施德等20余家。

  今年4月,工信部紧急约谈部分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的虚拟运营商,同时下发《关于加强规范管理 促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虚拟运营商在1个月内对前期未实名登记、虚假登记的电话号码,完成用户身份信息补登等工作。然而,近4个月过去,非实名的电话卡依然“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