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创卫”进入关键时期,主城区破损道路的修补正在进行中。即使是晚上施工,工人们前靠热腾腾的发动机,脚踩烫人的沥青,再加上闷热的空气,工人们的汗可是没少流。

  紧靠发动机,铣刨工人不好受

  7月28日晚上8点30分,在红星东路施工现场,施工工人们陆续抵达现场,周传义负责现场施工,他身穿防护小马甲,头戴安全帽,指挥着车辆通行,并设置路障。几个来回喊话,再加上喝水较少,他的嗓子有些沙哑了。

  “大雪和大雨对道路损毁都比较严重,热胀冷缩原理,一般修路都在夏季进行。为了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修路施工多在夜间进行。”周传义说。

  即便是夜间,济宁的室外温度也高达30度以上,工人们干起活来,一会就满头大汗了。

  “轰隆隆”的作业声响起,铣刨机将坑洼破损路面向下开挖约5厘米,紧跟在后面的推土机将碎土直接装上货车。局部大型机械无法作业的地方,由工人靠进行最后的平整。

  最难受的是站在铣刨车旁的工人,身前是热腾腾的发动机,身后是运输碎石的“铁臂”,再不时查看切割标线,那滋味用言语难以形容。

  洗刨、清扫、撒结合油、铺玻璃隔栅,最后铺设沥青,这是修补每平方米道路都必须的程序。其中最难熬的就是铺设沥青了。到这个程序时,往往到了后半夜,站在街边,都能感受沥青烫人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