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聘重行政轻学术存在托人找关系现象

  在2015年第三轮巡视中,省委巡视组对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进行专项巡视。在反馈整改中记者发现,山师、山建大均在职称评聘、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开展整改。

  山师针对反馈中提出的“关于考核导向不科学、重科研轻教学问题”,进一步规范、细化教学指标体系,提高了教师教学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完善分类考核机制,增加了指导学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学生专业大赛获奖等考核内容,更全面体现各种类型教师的教学业绩。

  山建大则存在职称评聘向行政部门倾斜明显,学校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术人才更想“做领导”搞管理,影响浓厚学术氛围形成的问题。为此,学校完善相关制度,在职称评聘、科研项目评审、进修培训等工作中,全面向教学科研一线人才倾斜。同时,调整专业技术岗位评聘评委专家构成,增加一线教师评委比例。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中,从外校相关学科聘请专家担任评委,实行实名制投票并公示。对托人找关系、跑要送等情况,一经发现一律取消评审资格。

   工程建设程序不规范部分学院私设“小金库”

  省委第三巡视组在齐鲁工业大学巡视时发现,该校长清校区基建工程累计投资17.1亿元,其中4.3亿元工程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齐鲁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称,学校2003年启动长清校区建设,当时是省、市重点工程。在2004-2007年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手续的不完备,加上工期紧、任务重,为争取时间,学校自主组织了部分景观绿化、后勤服务配套工程的招投标,共计4.3亿元。

  2007年至2013年,学校没有新开工程,2010年复工建成文科楼,2011-2012年复工建成图书馆。图书馆复工建设时,学校及时补办了工程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相关建设手续,委托具备政府采购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按规定办理有关招投标工作。

  另外,巡视组查出2013年至2014年,学校生物工程学院等部门收取有关业务款项26.1万元未上交学校财务,私设“小金库”。学校整改说明中指出,学校现已将涉事资金、账目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做出处理建议。

  县(市、区)编外用人较普遍对混编混岗现象开展清理

  省委多个巡视组在巡视县(市、区)时发现,不少机关单位都存在编外用人、混编混岗等现象。在济南市历下区,有60名临时在党政机关部门工作的基层服务岗人员(原公益岗),目前,他们已被统一调整到街道社区及一线服务窗口从事群众服务工作。

  除了编外用人,混编混岗情况也较为突出。例如,历下区混编混岗人员共216人,其中,事业编制在行政任职的干部共9人,目前,已采取免职、交流任职等办法全部整改完毕。剩余207人均为行政编制中的非公务员进行重新定岗,原则上由所在机关向下属事业单位分流,无下属事业单位或所在机关安置确有困难的,由区里统筹考虑、统一安排,今年6月底前清理整改到位。另外,市中区目前也已对47名行政机关的非公务员身份人员进行了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