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坚持,收获邻里和谐、民风淳朴

  像南太合村这样办喜事只随五角份子钱的村子,如今已很难见到。但据村里红白理事会成员路荣发介绍,1980年以前,周边村子随份子都是几角钱。临淄区纪委副书记徐东明回忆起1990年代的结婚情境时也说,当时区里随份子也只要几块钱,宴请亲友都是家宴,很少有上酒店里大操大办的。只是后来,随着个别人开了头,在攀比心理的带动下,风气才逐渐变坏了。

  想想以前办喜事大多只根据心意随礼钱,甚至只是赠送一些生活用品,当地一些党员干部很是感慨。他们觉得,过去对份子钱谁也不讲究,钱虽少但情谊重;而现如今,很多地方随礼的金额越来越高,一些人甚至将收礼金当作一种敛财手段,把钱看得比感情还重,这已经背离了份子钱的初衷。

  谈及此,李洪海很是自豪地表示:“咱村5角份子钱虽少,但牵扯不到太多利益。大家之间的感情不但没因此减少,反而更纯粹了。所谓‘礼轻情意重’,对随礼的人来说,不会有任何负担,却能表个心意;对办喜事的人家来说,邻里乡亲来给自己贺喜、帮忙,也感到高兴。”李洪海说,就凭这一点,哪怕“十里八村没有哪个像咱村这样办喜事赔本的”,“5角份子钱”的规矩也值得坚持下去。

  随份子钱是大家生活中的常事,却是彼此间感情的黏合剂。“正是因为‘5角份子钱’这个规矩好,大家才会坚持这么长时间。”村民李洪民表示,大家感情深了,村里风气也好了,不仅日子过得舒心,干啥事劲都能往一处使。

  临淄区民政局党委委员徐文亮告诉记者,这些年南太合村大姓之间很少起争斗、闹纠纷,村里从未有过欺负外来户的情况。“村里现在有十五六个姓,姓杨的只有一户。搬到村里二十几年了,没有人因为他家人少而冷落他们。他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村里人都会伸出援手,和对待本家一个样。”

  初到南太合村,笔直的水泥路、整洁的房舍、安静的村庄,让记者印象深刻。离开时,全村人对五角份子钱的30年坚守,还有那背后透露出的邻里和睦、民风淳朴,则让记者对这片土地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