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
只卖书,三年投入百万仍关门
不过,这批新开的民营实体书店并非都一帆风顺。近期,经营三年,砸入百万,几经更换地点的很像书店关闭了。在它的身上,可以看到不少独立书店施展情怀和实现生存之间的挣扎。很像书店的老板Kim是个海归,在澳大利亚的银行工作几年之后带着四五千本书回国,个人出资50万元开了一个独立书店。
Kim当初萌生开书店的念头是,自己带回国的书中可能某一本会改变一个小孩的一生,或一个人的世界观。Kim坚持书店的主营业务就应该是卖书,否则不能称之为书店。
很像书店几经辗转,从芙蓉街到泉乐坊到中山公园北门再到经六路,她最大的困扰是房租,一天的房租就要几百元,但有时甚至一天也没有客人。
在经营过程中,Kim没有接受政府、民间的资金支持。“之前有相关人士提议,我拒绝了,因为我不喜欢被安排、被改变,一旦接受,一定程度上我的个人行为就会受制约,失去了自由,独立书店也就不独立了。”Kim说。
实体书店要想长远发展,资金链很重要。正是由于资金短缺,很像书店没能坚持下去。“我不接受民间资金的支持,只靠书店的盈利比较难支撑。平时书店必须要不停地上新书,即使没有人来买也要不停地更新。此外还有房租、各种设施等一大笔花费。”Kim无奈地说“: 有了资金的支持,品位才能撑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