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三 信息公开 健全监管 才能重建信任
解说:
涉案金额5.7亿的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是在去年4月底破获的,而济南警方首次向社会通报案情是在今年2月2日,真正发酵引发全国性关注则是在今年3月。最近一个月以来,山东疫苗案的抓捕、调查和问责已经全面展开,而这起与公众紧密相关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为何时隔近一年才向社会公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薛澜:
这个事件没有完全侦破之前,不想完全公开,可以理解,希望把整个事件调查清楚彻底侦破。但是像涉及到公共卫生事件的话,实际上警方在调查过程中, /应该迅速的跟公共卫生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然后及时向公众来沟通。
解说:
在本周二国家卫计委例行发布会上,发言人毛群安提及,目前从12320热线接受公众的电话咨询看,仍有一些群众对预防接种存在困惑或质疑。失效的疫苗,失序的监管,之前警方案情相对滞后的公开,让一些父母在带孩子打疫苗时变得左右为难。如何让公众打消疑虑重建信任,最近一个月,山东非法疫苗案展开了密集查处,并发布了案情相关进展,但由于 “非法疫苗的生产批次和具体流向”等一些关键信息仍未清晰,很多人想知道“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注射失效疫苗?注射了失效疫苗该怎么办”。对此,卫计委本周发布了山东疫苗案技术指导意见,认为原则上无需补种,对于存有疑虑的受种者,可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咨询和核实,经综合评估后可在原接种单位免费补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薛澜:
公共卫生事件为什么更需要及时公布呢,一方面涉及到自己健康的事情都非常关心。另外一方面对应对这些事件,怎么减少它的损失,需要我们大家的配合。我们从这个03年(非典)之后,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在全国的所谓的政府部门,碰到各种事件的时候,及时全面准确的向社会公布各种信息,这是我们最好的应对危机的办法。
解说:
去年4月庞氏母女的落网,最终让一个庞大的非法疫苗经营网络浮出水面。一个月来,涉案人员、企业不断增多,各地已刑拘202人批捕22人,涉案药品经营企业达45家,非法疫苗流入的接种单位59家,还有17个省区市的357名公职人员因不作为甚至涉嫌犯罪被先行撤职、降级。这些不同身份的涉案人员在整个利益链条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而监管出现的漏洞又主要集中在哪些环节?本周,最高检发布消息,在江苏泗洪县的乡镇或社区卫生院,有4名卫生院长因从非法渠道低价购入5000支“问题疫苗”被立案侦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薛澜:
我们每次这种事件出来都可以去直接惩罚当事人,但是没有整个背后的前因后果,各种利益链条,灰色、黑色,没有给清楚的话,今后这个事情还有可能发生。不管前面一段时间奶粉的问题,疫苗的问题,背后的话,是在我们市场,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在这个市场建立的过程本身,其实我们的各种相应的监管体系必须跟上去。
解说:
庞氏母女经营非法疫苗五年为何未被发现?就在上个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曾透露,我国有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而有药品检查资质的人员不足500人,监管力量严重不足。而基层卫生院和接种机构又为何会在知情状况下购入非法疫苗?在利益驱动下,未来健全监管切断疫苗非法利益链条显得尤为紧迫。本周,《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经通过,明确未来将改革第二类疫苗流通方式,完善疫苗全程追溯管理制度等。而此次修法,能否真正建立起疫苗管理长效机制更值得观察。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刘鑫主任:
其实长期以来我们卫生领域的立法是比较滞后的,我们过去卫生领域的立法其实都有这么个共同特点,都是实际的需要,推动我们立法,推动我们修法。这种立法模式也可以叫做应急立法,就是应对现在当前出现的一个突发事件,但是它容易造成,因为我们调研不充分,我们制度设计认证不是很到位,所以呢作为相关的部门还真应该做好立法的储备,真正能够通过立法这个契机来建立一种,这个长效机制,真正把疫苗安全的问题解决。 白岩松:中国是人口大国,自然也是疫苗大国。目前我国共有41家疫苗生产企业,每年产能超过10亿剂,每年接种量达到7亿剂,几乎平均两人要打一针还多。别的事,量大就容易出问题,可疫苗这事,事关生命健康,却该是量多大也不能出问题。除去制度搭建合理、严格管理等等之外,信息透明公开、监督有效也是必须的。这起案件毕竟是去年4月破获的,可今年3月才走向公众,也是从走向公众开始,全社会才上上下下开始扎紧篱笆推进改革的。所以,用什么理由解释信息公开迟缓都站不住脚,但愿接下来,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全方位的进步,让疫苗量再大也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