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下属”:舍身成仁任劳任怨不计回报

  员工聚会比老板,老板聚会比什么?当然也是自己的下属和团队了。跟别人的上司相对应,别人的下属也可谓是特点鲜明:能力个个以一当百、天下无敌,不仅深明大义、顾全大局,而且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上司还没发话,便个个自发加班,早出晚归,恨不得住在公司。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还自愿减薪,哪怕是义务劳动都要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这样的员工和团队,虽然我们没见过,但奈何总是会在老板的朋友聚会上成为谈资。过完节开工后的第一天,老板也免不了拿“别人的下属”教育自己的员工。

  勿让“那谁家的小谁”坏了实实在在的感情

  父母谈论“别人家的儿子”,无非是想激励自己家的孩子能努力上进,懂得孝敬长辈;妻子谈论“别人家的老公”,无非也是想获得丈夫的更多关爱;朋友谈论“别人的上司”,上司议论“别人的下属”,也大都是从“希望对方做出合理改变”的愿望出发。虽说这些“虚拟人物”做不得真,但他们身上携带的情绪信号,以及可能造成的破坏确是真实存在的。由于近年来过节聚会时一些地方出现攀比成风的怪现象,不少人为了躲避聚会对自己可能造成的潜在伤害,纷纷变成了“恐聚族”,感慨“相见不如怀念”,而聚会原有“联络感情、收获快乐”的功能却越变越淡。

  对此,有专家支招,既然这些聚会上“虚拟人物”所携带的现实因素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它,避免它破坏我们同周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站在说者的立场上,我们要注意自己言行,以免自己的一句无心话给他人带来不适感;站在听者的立场上,不要过分苛求他人一点都不谈论所谓的“敏感话题”,而是要学会对这些“虚拟人物”一笑置之。如果我们都能做到不带着目的赴会,也不带着情绪赴会,那么聚会自然便能重拾原来简单、欢乐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