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路能走通吗?

  上海作为我国实验改革的先锋地,在对待专车的态度上也走出了“个性”的道路。

  专车到底“黑”不“黑”的争论似乎在上海找到了新答案。距上海市交通委将专车视为黑车开出万元罚单近300天后,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发放出了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牌照。而这也意味着,随着专车规范化试点序幕拉开,它曾经的黑白之争,终于在上海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作为第一个为专车“洗白”的城市,上海也曾是第一个向专车伸出“执法之手”的城市。去年12月25日,上海市交通委就表态,只要提供服务的车辆和驾驶员没有客运经营资质,都属非法客运行为。这也表明了官方严词将网络专车定性为“黑车”。截至去年底,上海市交通部门就已查扣12辆专车,其中5辆车驾驶员被行政罚款各1万元。

  而上海在对待专车事件中所进行的改革却是双方面的,在打击专车的同时,上海市政府部门也在今年5月会同滴滴、部分出租车企业代表共同推出了上海出租车信息服务平台,各方自此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今上海出租车行业内的乱象。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许可。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滴滴快的也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网络约租车资质的公司。而比这第一张资质牌照更有冲击力的是,专车业务或将迎来更大的开放。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受访时表示,“今后只要有专车平台申请,就给它办营业执照。但前提是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对平台方、车辆、司机三项进行规定。”

  尽管上海的专车政策引得了注目,但对于“上海模式”的推广,无论是官方态度还是专车公司都一致认为,由于每个城市状况不尽相同,或许还未到在全国“多点开花”的时机,更多的是要在上海“走踏实”。

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关注微信号sina_shandong,在这里,看见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