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周加惠在退休后坚持“送课”10年,是因为他看到了当前农村教师素质的现状:45岁以上老教师在很多农村小学占了主导,部分老师把培训当成一种任务或评职称的工具,意识不到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落后了,这已经影响到了孩子们的成长。“我几乎每次送课的过程当中都会落泪。因为我觉得城市里的名师和农村老师同上一堂课,真正地让农村老师感受的不足的地方。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周加惠说。
十年间,周加惠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青岛的平度、胶南、胶州、莱西等偏远地区的学校。因为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他每周都要率领名师到乡村去送课,有时一周3天时间在农村。因为送课的学校大多都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老师们有时候得五点半就从家里出发。周加惠经常自己带着一袋饼干、一包奶就上路了。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记得有一次,青岛下暴雨,原计划周加惠老师是要带着老师到平度大泽山的一个乡村小学去送教的。大泽山的老师们都以为下这么大的雨,周老师肯定是来不了了,可当听说周加惠和老师们按照原计划快到了村口的时候,全校的老师们都涌出了校门,在门口排队等候。看到周老师的身影出现在学校,校长哽咽了,老师们各个潸然泪下。
十年里,周加惠带着名师去农村上课,他自己就当摄像师和记录员。把每堂课的内容和老师的上课镜头都保存了起来。至今,他记得每一个老师的名字,记得每一个老师的相貌。“十年,有太多催人泪下的故事,大泽山老师们雨中相迎之情,胶南师生雪中相送之意,这一生都不会忘记。”周加惠说,是琴岛给了他人生第二次的职业幸福之感,他为自己身为其中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种无私地支教,与周加惠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当年国学专业毕业的周加惠,被分配到了山东临沂的一个山区学校,在那里他看到了农村学校的薄弱和无奈。在“支教岛”的十年时间里,为了记录下为“支教岛”默默付出的每位老师,周加惠特别建立了一本“支教档案”,记录了每次送课的内容、送课教师资料,还有给每位送课的老师拍摄的授课现场照片、两地教师研修的心得、两地教师的合影等。现在,这本“支教档案”已经有数千页纸,足足20公分厚。
在加入“支教岛”后,周加惠修改了自己的“退休目标”:要带着名师给农村学校送上1000场课,培训满10000名农村老师,使10万名学生受益。“距离目标还差218场,准备再干三四年,然后真正退下来,全身心地陪一陪老伴儿和孙子、孙女。”周加惠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