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微评论>正文

南方日报:公开政府经费 为公款挥霍套上制度枷锁

来源:南方日报2013年3月29日【评论0条】字号:T|T

  南方日报评论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必须着力建设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

  新一届领导层对于廉洁、为民、务实的追求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对全党上下提出了“八项规定”,并“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约法三章”,承诺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对这三条,中央政府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这次廉政工作会议,不啻于又抛出一枚“重磅炸弹”。

  “八项规定”等政策的出台,有效遏制了公款高档消费。商务部在今年2月一次例行发布会上公布的数字显示,一些高端餐饮企业的经营和高端白酒的销售大幅度下降。高档饭店的营业额下降七成,被迫向中低档转型;鱼翅、海参、鲍鱼鲜有人问津,成交量不足过去的一成;江苏刀鱼、碧螺春茶等“季节性奢侈品”收购价格同比跌幅在50%以上。但不可否认,还有些部门和人员,依然抱着侥幸的心理换着花样大吃大喝。比如公款消费巧立名目,将奢侈品发票开成“办公用品”,消费账目轻松地被消化掉;再比如公务接待转战食堂,茅台装进矿泉水瓶,同时严禁任何人拍照。对于挖空心思使用公款的人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在讲关系、讲人情的社会里,请客吃饭无论如何还是要继续的。

  在巨大的惯性之下,改变陋习需要强大的手段。监督公务接待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通过各级干部的高度自觉,而是要寻求制度上的约束。

  将公务接待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细化内容,让群众看得懂,势必就能够实实在在地监督。公务接待是政府的敏感神经,往往害怕公开,屡屡以秘密为借口将其隐藏。公务接待费公开本是财务公开的应有之义,却成为各级部门的潜规则而游离于财务公开范围之外。公务接待涉及大量的资金,当资金的流动不为世人所知,就必然产生腐败。  

 一旦公务招待经费以人们看得懂的形式公开,那些变着法子挥霍公款的名目,那些挖空心思的公款招待,便被套上了制度的枷锁。公款消费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官员便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公众读懂政府的账本,让监督的眼睛始终盯着政府的账本,让政府账本始终保持对纳税人的敬畏,不仅是将公共财政用在刀刃上的理性之举,更是提升民本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公信力的务实之策。在加强信息公开的同时,还需强化预算机制的科学性,并且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使公众能读懂账本、监督账本,更有人对账本负责,为挥霍公款“埋单”。各地违规修建楼堂馆所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是违规者付出的成本太低,问责追究制度或形同虚设,或悬于空中。公开的监督程序应当与严格的问责制度紧密跟进,事后问责不搞“下不为例”,违规责任人必须接受人大质询直至摘下“乌纱帽”。套上制度枷锁,“政府过紧日子”才不会浮于表面。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