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及“十四五”规划的有关情况。记者获悉,五年来,济南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较2015年增加13.8个百分点,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改善42.7%,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5年改善34.7%,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较2015年增加13.8个百分点,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重污染天数减少22天,全年没有出现严重污染天气。

  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济南狠抓清洁取暖改造、工业结构调整、扬尘和移动源污染整治、重污染天气应对等重点工作。累计完成978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5台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275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整治。2017年以来共完成7656家“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强力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累计完成搬迁改造81家。全面启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改造点位1748个。累计报废老旧柴油车3.8万余辆,兑付补贴资金5.57亿元,监督抽测在用车39.1万辆;2019年发出全省第一张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身份证”,全年核发环保号码12192个。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四个一律”和“六个百分百”要求,明确源头管控“五不开工”和过程管理“十不放过”。建设智慧环保平台,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建成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创新非现场监管模式,全国首创出租车走航监测系统,率先建成绿色无源企业环保电量监控系统,完成市域范围内1700个固定微站建设,建成全省首个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移动平台,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时空分辨率,提升环境监管智慧化和精细化水平。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过程中,市纪委监委跟进督导,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保蓝天、看济南”专项监督检查,有力促进了各项措施的落实落细,相关做法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