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安市始终将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狠抓水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2020年,省控以上重点河流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年度考核目标,国控断面优良率为100%,全年水环境质量指数及改善率分别列全省第1位和第3位。

  抓工业污染治理。先后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6809家,辖区内的废水直排企业全部达到《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标准要求,全市149家重点涉水企业和16家污水处理厂均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监控设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出现超标及时调查处理,每月通报超标情况。

  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泰城新建污水收集管网60.59公里,非开挖清淤、修复、利用污水管网306公里;在全市已建16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7万吨的基础上,新规划建设6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能力21.5万吨。对泰城4座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出水水质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排放。

  抓生态修复治理。对大汶河、洸府河、柴汶河、康汇河等30余条河流约350公里河道实施截污、清淤、疏浚、湿地修复等生态治理工程。推行“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治污模式,建设6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净化,确保外排水质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衔接。新建设湿地面积659.9公顷,增强了河流自净能力和水生态环境自修复能力。

  抓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程,截至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94.95%,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1442家,全部配建了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100%。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已完成601个村庄,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农村污水综合治理,现已完成2076个村庄,完成率为62.17%,居全省第二位。

  抓东平湖综合整治。先后集中开展了东平湖综合治理“九大攻坚行动”,累计清理东平湖内网箱网围12.6万亩,清理各类废弃“僵尸”船只575艘,渔船退出5000余只;累计清理菹草及湖面漂浮物4万余吨;清除违法建筑447处,废弃竹篙木桩31万余根;建设沿湖74公里生态廊道和27公里隔离带,同步铺开植草防护、行道树绿化工程,打造居民区与东平湖天然生态分界线;搬迁了沿湖63个村、1.8万户、6.3万人,新建社区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杜绝了生活污水外流。

  抓黑臭水体治理。市政府成立了以分工市长为组长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专班,重点解决城区污水直排问题。目前,省政府与泰安市签订的《泰安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4条黑臭水体,均已整治完成并已完成黑臭水体“初见成效”评估,奈河、梳洗河、双龙河黑臭水体通过“长制久清”阶段评估。

  抓日常环境监管。建章立制,出台了《关于开展地表水河流断面定期巡查工作的通知》,建立地表水河流断面定期巡查制度,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对辖区内重点河流至少巡河一次,市生态环境局对超标河流实施抽查,及时发现河流断面水质异常,采取措施,确保河流断面水质达标。

  抓精细化管理试点。以康汇河流域精细化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为试点,在其干流及重点支流安装微型自动监测站,建立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功能区关联体系,实施精细化环境管理,并逐步推广至大汶河流域,建立全市流域精细化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对河流水质的预警预测和快速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