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获悉,济南市政协把“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城市”作为重大协商课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

  同时,济南市政协商量平台也首次与议政性常委会的主题融合创新,政协委员共同为济南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地上悬河”济南段全长183公里

  济南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依托标准化堤防做好生态文章,推动黄河沿岸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形成了沿黄河长15公里,宽100米的银杏林带,百里黄河风景区初具规模。不过,由于黄河泥沙淤积,引黄沉沙等问题,使黄河沿岸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泥沙问题,成了制约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

  “黄河的河床高于工人新村地面4到6米,这是典型的悬河形态,因此它也造成防洪形势的严峻性”济南市黄河河务局局长崔保卫介绍,黄河济南段的河道长度为183公里,不仅河道变化大,而且工程比较多。

  “灾害的防治问题包括河道问题当然这个灾害不光是河道问题还有环境问题就是整个的大气环境的治理水的治理包括土壤的治理等等。”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认为,灾害防治和生态建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黄河安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平阴县是黄河流域流经济南的第一站,全长40公里,地形多以山地为主。自然地形成为黄河的天然屏障,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部分地区山体破坏较为严重。

  “因为历史上老百姓开山开的,矿山遗留下来的废旧矿山比较多,大大小小的有95个,需要治理的面积达到11000多亩。”平阴县自燃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元友说,沿黄防护林带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沙化的情况,他们今年治理了用材林1100多亩,下一还将继续加大防护林带的建设。

  不仅要“靠河吃河”还得“养河”

  2020年6月初至2020年9月,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协商议题,济南市政协组建专题商量调研组,赴郑州、兰州以及省内沿黄城市菏泽、东营、到各区县开展调研,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主要还是湿地恢复和修复以及生境多样性。为生物多样性提供良好的基础,向这个方向发展。”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袁金龙说,他们在黄河生态保护方面的主题和思路是保护。

  “(咱们黄河济南段的绿化)只有春夏是绿的,到了秋冬恐怕叶子都掉了,所以这个绿化不符合生态。”济南市政协智库专家吕兆毅称,生态不仅仅有景观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等多方面的作用。

  调研组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牢固树立济南与黄河共生共荣的战略共识。全面实施河道、滩区、堤坝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确保黄河济南段固以永存,长久安澜。济南市应该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强黄河沿岸环境综合治理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靠山吃山一定要养山,靠水吃水一定要养水。今天我们的黄河联动发展战略,我们靠河吃河一定要养河。”山东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天祥说道。

  将黄河和泰山连为“生命共同体”

  “兼顾黄河防洪、城市交通、休闲观光,在两岸大堤之上规划建设贯通东西、三位一体的生态绿道、观光步道、交通干道。”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豪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勇提出,济南应科学认知济南黄河的特殊价值,利用好悬河,精心锻造“大美黄河空中花园”主地标。

  赵勇建议尽快建设济南黄河生态大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把济南建设成为黄河流域国家算力之城,为济南当好龙头城市、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现代科技支撑。

  “将黄河和泰山连为生命共同体,实施生态保护和治理为全域高质量发展打好生态基础实现南美格局。”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市政协常委常委邵莉建议省市联动、济泰协同,统筹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邵莉建议规划建设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为创建全省千里黄河生态风貌“绿廊”提供样板和示范,并建立黄河下游段防洪、生态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堤路建设、绿道体系等标准

  同时,她建议“山河统筹,绿色引领”,构建“一廊一芯,三城共辉”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格局,形成黄河流域与上游、中游城市皆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大山、大河、城市交相辉映的绿色发展大格局。

  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

  2020年7月3号,调研组来到平阴县的翟庄村,翟庄村围绕黄河文化做旅游规划,引进外来企业将村民空闲宅基地开发成民宿。同时,调研组还参观了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和东营黄河文化馆。

  “下一步很多沿黄的资源都可以归纳整理,加以提炼。这些东西都属于黄河文化的范畴。”根据前期调研的情况,济南黄河河务局局长崔保卫提出扩建济南黄河文化馆,丰富黄河文化馆内涵的建议。

  政协委员们认为,黄河济南段183公里沿线,古渡口、古桥、纪念地等人文资源丰富,济南要挖掘独特的黄河文化,应利用好鹊山,华山等自然人文景观,打造济南独特的文化地理标志。

  “利用鹊华海门,把鹊华海门打造成和壶口瀑布和中流砥柱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国家地理标志,黄河文化对外开放的象征。”济南市政协常委,济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华松认为,济南应该着力做强文化四极,为济南扬起龙头筑就文化魅力。

  张华松认为,济南市首先要做强中华文明之轴,主动加强与泰安、济宁的协同合作,高水准打造中华文化枢轴标识和文化旅游黄金通道;其次要做优齐鲁文化之都,把讲好济南故事与弘扬齐鲁文化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齐鲁文化的时代价值。

  同时,济南市还要做强山水园林之城,把济南打造成黄河流域最佳的山水园林城市。最后,还要做活对外开放之门,将鹊华大河打造成国家黄河地理标志。

  “联合泰安市、济宁市,建立文旅合作机制,打造世界遗产廊道和黄金旅游线路。”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堃建议深入挖掘弘扬黄河文化,打造黄河文化名城,他说济南市不仅要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加快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推进北跨拉大城市发展空间框架

  “首先是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降低资源要素流通成本;其次是产业布局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第三是市场开放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资源市场集聚配置能力。”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兆明建议加快济南都市圈和半岛城市群一体化融合发展,让龙体强起来,并要加快建设省会都市圈要素市场集聚中心,打造全国最优都市圈营商环境。

  对于济南如何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发展能级,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原院长刘冰,认为济南一方面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打造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一方面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逐步实现区域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普惠均等和共建共享。

  “(济南市)应着力集中力量推进北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拉大城市发展空间框架。”刘冰说,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应进一步围绕优势产业,未来产业以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为着力点,推进集群化发展和数字化赋能工程,着力提升产业生态,持续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

  同时,有政协委员建议济南市要抓住数字化机遇,抢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汽车等发展先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提升城市发展的内循环活力度、外循环辐射力和内外循环的融合性。

  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济南市加快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奋力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信,济南一定会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城市的梦想和蓝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程凌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