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6位无名烈士守墓45年,德州古稀老人万金河当选省道德模范
在德州有一位古稀老人,默默守候着六位无名烈士,一守就是45年,他就是乐陵市花园镇政府退休干部万金河,今年10月份,他当选山东省第七届全省道德模范。
半个世纪,忠心守护;岁月轮回,初心不改。万金河自幼与烈士故事一次次的相遇,为他一生的坚守埋下了种子,在他的努力下,六位无名烈士顺利迁入革命烈士陵园,这是他的心愿,也是最好的结果。
突围战士血洒红土地 6位无名烈士献躯于此
冬日的暖阳展露着笑脸,照耀大地。11月1日上午9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万金河老人的家中——位于德州乐陵铁营镇东营村的一户农家小院。在这座饱经沧桑的砖瓦房里,摆满了老人所获的各种荣誉证书,而一副主题为“家”的十字绣特别引人注目,为了6位无名烈士的“家”,万金河老人这一守就是45年。早已等候于此的万老,望着窗外,为我们回忆着那段壮烈的往事……
1943年,作为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的机关所在地,第五小分队驻扎在铁营镇铁营村。2月的一个凌晨,村东突然响起了一阵爆豆似的枪声。原来,为了抓捕军分区的干部,日军动用了200多辆汽车,2万多名日伪军,战斗从早晨打到天黑。由于敌人来得太突然,加之中了敌人声东击西的诡计,我军400多人的队伍,最终只有10多人突出重围,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战斗结束后,有名有姓的烈士都被亲人带回老家安葬了,而6位无名无姓的烈士,只好就近安葬在了铁营村。碰巧的是,万金河正是这一年出生的。
“这场突围战是冀鲁边区最惨烈的战斗之一,被称为‘铁壁合围’,从小就经常听村里的人讲起当年的战斗以及埋葬在村子附近的无名烈士。”万老一脸凝重回忆道,于是,便下定决心,力所能及的为他们做点什么。
1951年,已经上一年学的万金河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近距离的走进无名烈士墓地,参加扫墓活动。“从听说到走到跟前,这种崇敬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守护墓碑的想法也更加明晰,从那次扫墓之后,只要一有空我就去墓地看看。”
1963年,万金河走上讲台,成为了一名人名教师,如同当年他自已的老师一样,只要有机会就会和学生们讲述当年的那段壮烈战争,每逢清明节,组织自己的学生前去扫墓。
“没有人家,哪来咱们的幸福生活。”万老语重心长道,希望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学生们能够缅怀历史,懂得感恩。
一砖一瓦建纪念碑 外出工作妻子代为扫墓
1970年,万金河被任命为铁营村联办中学校长。卸任的老校长嘱咐他:“一定要守护好烈士墓。”
“老校长在任的时候,每年清明都组织学生到烈士墓前除杂草。”万金河说,为了能更好保护烈士墓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决定为这6位烈士立了一座碑。 “当时各家各户手头都不富裕,为了能凑齐砖块,让每个学生都从家中带来一块,就这样,一块砖一块砖地修建了一座碑,并刻上了“无名烈士碑”5个字,让更多了的人了解了这群最可爱的人。”
1971年,万金河调到乐陵花园镇工作,回村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为了不让这些坟墓荒草萋萋,万金河嘱咐自己的妻子刘桂珍“一定要保护好墓碑”。老伴刘桂珍尽管身患重症,但见证着丈夫守墓的行为,为了能完成嘱托,只要手里没活,她都会到无名烈士墓前转一转,除除草,添添土。万金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刘桂珍却说:“没事,他们都是20来岁的孩子,不去看看,我不放心。”
烈士遗骸长眠陵园 嘱咐孩子“常来看看”
“坟墓在地里,我就怕农户耕地时不小心把坟头给平了,所以需要时常过来看看。”但是在2000年左右,万金河回村时发现,墓碑由于年久失修,倒塌了。“这一下可心疼坏了,也萌发了为烈士找家的念头。”
担心这6位烈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后人遗忘,为此,万金河就希望将散葬于田间地头的无名烈士名正言顺地安葬于革命烈士陵园,以供后人瞻仰。
于是,从村委会、镇政府到市政府,万金河找了一个遍。
功夫不负有人,2015年6月,在万金河的努力下,在村委会、镇政府、民政等相关部门协调下,最终决定将无名烈士遗骸迁移至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的烈士陵园。
然而,万金河仍然挂念着那些停留在20多岁的孩子。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和农历十月一,万金河都会带着家人去陵园看看,为无名烈士送上鲜花,深深地鞠上一躬,并嘱咐孩子们:“现在是跟着我来,等我来不了后,你们也要常来看看。”
采访的最后,沿着蜿蜒的田间小路,万老带我们再一次来到了无名烈士的坟址。从家里到无名烈士墓前,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这四、五里的土路,45年间,万金河走了无数次。
手指着原址,万老眼里噙着泪水,陷入了沉思。
一座纪念碑,六位无名烈士,76岁的万金河老人用半个世纪的坚守,书写着一份深深的感动,在烽烟散去的日子里,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不曾从他身上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