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鲁南高铁将于年底建成通车,目前通车前的最后工作——四电专业正处于施工冲刺阶段,即将全线拉通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近日记者探班中铁电气化局鲁南高铁费县北变电所,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初入费县北变电所,精致的小楼突兀地立在院中一角,那里放置着变电所的“最强大脑”,也是控制变电所送电、监测、运行、收集数据的核心系统。

  入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开关柜,如“仪仗队”一般整齐、威武。银灰色的外壳里整齐的排线便是设备的“神经”系统,承载着运输各类命令和信息的重任。这些线条也是“人工美”最好的体现。竖看,笔直的接线如琴弦一般,整齐,均衡,紧致,仿佛随手一拨便可奏出美妙的音符。横看,彩色线条又勾勒出了最完美的弧度,如雨后彩虹无不让人赏心悦目。而这些工艺全都出自施工人员的双手。“开工伊始,项目部便要求我们用工匠精神来面对每一道工序,要把鲁南高铁打造成智慧高铁、精品高铁。”变电所施工人员说道。

  室外,变压器、架构设备、设备引线、铁塔等矗立在院内的各个角落里遥之相望,给人新颖、大方和舒适的感觉。空中架设的线条松弛有度、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像一幅清丽隽永的风景画。夹在设备之间的防火墙外表一律为白色,远远看去,整个墙体宛如白帆竞发,给人以静中有动的感觉。所内地面干净整洁,如刚刚清洗过的公园小道,丝毫找不到施工的影子。相比室内的二次接线,这里便将“工业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眼前的景象与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据施工人员介绍,如果把所亭比作一个“美人”,那么BIM技术便是一个“基因编码器”,早在“她”出生之前,就已经设定好了样貌。BIM又叫建筑信息模型,简单地说是将平面的抽象图纸变为立体的、直观形象的三维模型。它能够使施工人员对建成后的变电所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作业思路更加明确清晰。施工人员只需根据BIM技术在虚拟空间设定好的位置进行设备安装、线缆敷设,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BIM技术还能够模拟施工过程,提前研判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场地尺寸精准计算各类施工所需线材的长短,杜绝了返工和浪费,还能够对后期运营维护提供直观的参考。

  项目部BIM研究小组结合以往的成功经验,在鲁南供电工程施工中不断探索实践、细化完善,先后建立了鲁南项目部1.0版本模型、2.0版本模型和3.0版本模型,实现了变电所、配电所利用BIM技术模拟敷设的方法,达到了电缆施工“高低压分离,避免交叉,一次敷设到位”的目标,创造出了工艺美观统一的所亭。

  如果BIM设计是给变电所定制了“漂亮”的基因,那么施工人员就如一个技艺娴熟的化妆师,“美人坯子”搭配上精巧的“妆容”,才创造了如此俊美的所亭。目前,鲁南高铁四电专业正处于施工冲刺阶段,即将全线拉通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他们正为之奋斗,为建设精品鲁南努力着。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鲁南高铁日曲段的6个牵引变电所,已有5个牵引变电受电,最后两个变电所将于7月15日前全部受电,为8月1日实现联调联试提供保障。

  来源: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