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
6月26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目前全国夏收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到手,实现了全年粮食生产良好开局,从春播和夏播情况看,秋粮生产形势较好。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有希望。
麦浪声中看丰年。作为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今年山东小麦播种面积达到了6078.9万亩,山东夏收情况不仅具有示范意义,更关系着千万家庭的生活。
如今的夏收已看不到顶着烈日,挥镰割麦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甩手掌柜”在家指挥,大型机器在田间地头“不知疲倦”。从大众日报·新锐大众持续的报道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山东农业悄然发生一些变化,以科技为支撑的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逐渐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三破纪录——这是今年夏收工作最醒目的标志。
6月12日,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小麦高产攻关田实打亩产828.7公斤,刷新全国冬小麦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4天后,桓台县新城镇西逯家村小麦高产攻关田再创佳绩,亩产835.2公斤。6月21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莱州市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收测产,亩产达到840.7公斤,又一次刷新全国最高纪录。
农业破纪录并不容易,需要天时地利,需要科技创新这一硬实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今年1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推进质量兴农、持续强化科技驱动。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藏粮于技,就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实现农业内涵式发展。齐鲁大地上,从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种选育、水肥一体化到农机农艺融合、新型播种收割机械推广,科技的影子无处不在。
创新,从种子开始。莱州市夺得冬小麦单产“冠军”的烟农1212,是一个新品种。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小麦高产攻关田里种植的是山农30,桓台县小麦高产攻关田的种子是山农29。曾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的“济麦”家族,更是享誉全国。除此之外,黑小麦、富硒高筋麦等受热捧。曹县三宝黑小麦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郭玉宝种植的黑小麦亩产过千斤,每斤收购价一块八到两块钱。在东明县马头镇,麦丰合作社则带领社员种起了“济麦229”富硒高筋麦。合作社自营建起了加工厂,新收小麦最快4个小时就可变身富硒挂面等产品,售价每斤高达十几元。
“无人驾驶”“掌上收麦”“无人麦收”……今年,这些炫酷的词汇频频和山东联系在一起。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山东今年开启了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模式,“无人麦收”成为一道亮丽景色。在嘉祥县仲山镇仲山南村收割现场,很多村民被一辆无人驾驶收割机吸引。工作人员按下遥控器,收割机就能自动作业、转弯、避障、紧急停车。今年夏收作业高峰期,全省有小麦联合收割机15万台、玉米播种机20万台披挂上阵。
农民当上“甩手掌柜”,这源于新的种地模式。为农民量身定做的夏收托管服务,在田间地头发展壮大。6月1日至2日,省委、省政府在临沂市举行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在临沭县郑山街道“金丰公社”观摩点,“让世界为你种田”的牌子十分醒目。农民加入公社后,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用,从种到收完全不用操心。通过土地托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不仅种植成本下降12%,粮食也实现增收10%,同时化肥、农药分别减量30%和20%,可谓一举多得。
藏粮于地,土地也过上了休养生息的生活。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采取保护性措施,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山东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任务完成40多万亩,约占总任务量的84%。轮作休耕推行玉米改种大豆为主、兼顾花生等油料作物,增加市场紧缺的大豆、油料供给,实现种地养地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表明,大豆下茬种植小麦,较玉米下茬种植小麦能增产6%。
耕地轮作不能让农民吃了亏。山东强化了政策扶持,建立了利益补偿机制,对承担轮作休耕任务的农户给予必要补助,确保不影响农民收入。对于轮作实际生产经营者,中央财政给予每亩150元的补助。除此以外,山东将试点与粮食高质高效创建统筹实施,形成政策叠加效应。种植户可享受区里提供的种子购置、收获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
齐鲁飘麦香,沃野新气象。广袤的齐鲁大地上,立足于耕地产能保育和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正不断书写“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篇章。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