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众调查丨这家“互联网+”公司去意徊徨

  不久前,凤岐茶社话题引起热议。在青岛西海岸,有这样一家公司,公司负责人开口就是:“我们太像凤岐茶社了。”

  与凤岐茶社一样,成立于2018年1月的青岛西海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由当地几位大学毕业生创建,投资开发“吆乎”APP,以“互联网+便民市场”的运营方式改造和运营线下摊点群、早夜市,将零散摊贩统一纳入规范化大数据管理,是当前全国唯一一个“线上+线下”的互联网摊点群管理平台。

  在公司执行董事张毅看来,公司发展潜力不次于凤岐茶社:摊点群事关“吃饭大事”,面对的是庞大的零散摊贩,客户门槛更低、模式更易复制。以西海岸区域为例,6个月时间,公司就实现了对当地31个摊点群的改造,1.1万名零散摊贩统一纳入管理,并且成功孵化出67个食品公司“小老板”,还借助摊点群推动了全产业链服务……这一模式很有吸引力,使得公司注册时即获得几个大企业的上亿元风投。

  与凤岐茶社相似,公司也受到来自浙江的“诱惑”:杭州一个区长承诺,只要过去落户,前期投资改造费用70%的补贴马上到位。这有多大吸引力呢?公司成立以来已投入了2729.6万元线上线下改造资金,按杭州的比例补贴就是1900万元!

  但最让张毅对凤岐“心有戚戚”的,却是也正在为创业过程中的种种不如意而去意徊徨——

  其一,政策落地难。按政策规定,张毅孵化的67个自主品牌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创业补贴和免息贷款,然而真申请时,企业中途就放弃了——“政策一箩筐,企业要自己去了解,并且申请程序严格、材料繁杂,离了中介机构不行,企业一遍遍跑来跑去,享受优惠的路实在太漫长。而在深圳,同样是申报材料,园区有专人一对一负责,这些‘店小二’为企业撰写申报材料,背后是整个政府团队。”张毅坦言,目前该公司和旗下孵化的企业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补助。

  其二,体制机制突破难。便民摊点外卖能普遍增加20%-30%的营业收入,但在外卖平台上线需要提供营业执照。从去年11月起,31个摊点群1.1万名业户便开始了漫长的办证之路:审批部门从最开始答复“要上会研究研究再说”,到“赶上机构改革,要再等等”,好不容易机构改革基本结束,办事员又回复“自己没权力办”。整整5个月,1个证都没有办下来。

  其三,企业安全感低。平台管理运营要收取商贩一定的管理费用。尽管摊点群有规范的招投标流程,也与每个进驻商贩签订了合同,但青岛西海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经常会因为“没有收费的依据”等问题受到商贩管理单位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投诉举报及相关调查。张毅前后向物价部门递交过十多次报备材料,回复说得清楚:摊点管理费收取是市场行为,不需要向政府部门报备。不知何时会冒出来的问题,使得企业半年来没敢再开展新业务。

  难题这么多,但让记者疑惑的是,青岛西海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的诞生发展,其实是与当地政府的支持分不开。张毅介绍,综合执法局领导多次写过各种材料,四处为公司“正名”;区里曾三次召开观摩会,要求市场监管局、城管局等配合“互联网+便民市场”的模式进行不断探索……

  为何会出现这种看上去矛盾的现象呢?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这是创新性产业与旧的管理模式的冲突使然。作为新的业态,必然有大量旧的管理模式所未触及的空白处,企业遭遇的难题,大多与此相关。比方说上面提到的“办证”问题,新模式中摊贩会自发形成大量的集成建筑,与相关规定要求的“有固定经营场所”不完全一致,而以集成建筑为经营场所办证在青岛没有先例,相关部门拿着旧的管理去办,必成“死结”。

  要打开“死结”,只能寄望于新思维和新的运行模式。比起政府重视部门支持,更主动作为、更灵活有效的系统化生态建设或许才更关键。

  (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