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这封信,我很激动,我终于找到牺牲的大爷了!”2月19日下午,莱芜邮政投递二部投递员朱玲华接到两封寻找烈士家属的信件,由于地址有误,帮烈士回家成了难题。经过千方百计地打听,2月23日,其中一封迟到的信件终于找到了主人。不过,截止发稿前,另一封信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两封地址有误的来信

  2月19日下午,莱芜邮政投递二部投递员朱玲华接到两封特殊的信件,收件人是:山东省莱芜县汶阳区米家村徐恒古烈士和山东省莱芜县汶阳区戈林庄陈芘友烈士。信封上写着两位烈士均牺牲于1947年12月的菏泽战役,寄信人还特意注明“望邮递员再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落款为“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烈士陵园”。

  看到这两封信后,朱玲华感觉事情意义特殊,随即逐级向领导进行了汇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立即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投递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找到烈士的亲属,做好信件的投递工作,帮助烈士找到“家”。

  但是由于信件地址不存在,该往哪投?按邮政业务处理规定,地址不存在可做退回处理。但投递员朱玲华在看到信后,深感责任重大,立刻在朋友圈发出寻求贴:“帮烈士找家,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如果您有烈士线索,请联系我”。随后,许多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这是一封需要帮助的信,我的同事一直在努力寻找,请帮助烈士回家”的求助信。

  “作为一名投递员不是活地图也算是GPS了,跑汶阳社区(汶阳区于上世纪50年代撤销)已有多年了,可从来没听说过这两个村名。我想这可能是建国前的地址吧,不管怎样我必须尽全力寻找。”朱玲华当时想。

  接下来的几天,在投递报刊过程中,朱玲华跑到了汶阳村委打听,汶阳村的刘瑞生热情的接待了她,还帮她分析村名并拍下了照片,说他会打听一下老一辈的人,想办法找到烈士家属。刘瑞生表示说汶阳社区没有这两个村,按姓氏的话陈芘友有可能是陈盘龙村的。于是离开汶阳村,朱玲华又找陈盘龙书记陈笃业打听,陈笃业也记下了烈士的名字说一查到就立马通知。另外,朱玲华还到处打听在大街上闲聊的老大爷,可他们都不知道有这样的村名,也不知道有人在外牺牲的事。

  一个写错的人名

  据悉,信件上寄信人名叫张景宪,是山东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10年前,我开始帮烈士寻亲,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地名更改,一些史料照片上的字迹模糊,寻亲工作十分艰难。”

  奔波多日,一点线索也没有,朱玲华心急如焚。考虑到菏泽那边会着急,她联系了菏泽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告知邮件的投递情况,并表态一定尽力查找到。“寄件方的心情跟我一样,希望能尽快找到烈士家属。一天找不到我就一天不安,愧对烈士。”朱玲华说。

  一晃几天过去了,按规定信件在规定的频次内无法妥投,应做退回处理,可朱玲华还是不甘心,22日下午,又把烈士寻家信息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和群里。没想到,很快传来信息,有人回应说找到了其中“徐恒古”烈士的家属。朱玲华高兴极了,马上联系了徐恒古烈士的亲侄子徐希来。徐希来家住后宋村,他表示,这是他的大爷,一点疑问也没有,但是村名和人名都有误。“他告诉我,米家村和徐恒古可能是当年写的字迹太潦草引起的笔误。后宋村原先叫宋家村,宋和米差不多,应该是抄错了。而且,烈士叫徐恒吉,不是徐恒古。他还告诉我,他家有烈士证。”朱玲华说。

  虽是这样说,朱玲华还是不放心:“这不是小事,万一弄错就不好了。为此,我又联系了菏泽那边再三核实、确认,确定徐恒古和徐恒吉为同一人。”

  23日下午,朱玲华将信件交到了徐希来手中。徐希来拿着信激动地说:“大爷牺牲后,我爷爷专门去菏泽找过他的遗体,但是因为烈士太多并没有找到。这些年,也一直没有消息。十分感谢热心的邮递员给我们带来的信,我会和烈士陵园联系,对接相关事宜。”

  截止记者发稿时,另一封寄给“陈芘友烈士”的信,还没有找到家。对于这位烈士,朱玲华目前也收到来自朋友圈、亲朋的不少线索,其中一位齐鲁晚报的忠实读者陈新业很上心,自己根据朱玲华发出来的地址寻找相似村庄,并实地询问, 把情况反馈给她,“根据提供的线索陈烈士可能是照家庄人,听说这个村有不少出去打仗牺牲在外面的,这两天我抓紧去落实,现在还不能确定。”

136位无名烈士136位无名烈士

  “六七年来,通过给烈士邮寄书信的方式,已经为13名烈士成功找到了家。”24日,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说,但愿这样能抚慰长眠于此的年轻英魂。

  张景宪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后,他被安排到菏泽供销系统工作,直到2007年,回到老家的他当选为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位于社区内的烈士陵园走进他的视野。

  1947年6月,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被迫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同年12月28日晚,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由定陶一线向菏泽城奔袭,部队受到敌人密集火力压制,不少战士倒在敌人枪林弹雨之下。张合庄作为当时临时战地医院,受伤的战士被送到这里,136位重伤员不幸身亡,被就地掩埋在张合庄西北角老赵王河河沿上。战士被掩埋后,都立了墓碑,上面有战士的姓名、籍贯,只是被后来反扑回来的敌军毁掉了。

  “他们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作为一名老兵看着这些无名烈士,心中有一种莫名的伤痛。”张景宪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2010年,在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支持下,张和庄社区对烈士土坟改造成水泥坟墓;2011年,菏泽市民政部门对烈士陵园又进行了升级改造。“烈士陵园改造后,为136名无名烈士找家,成了我的一个心愿。”张景宪说。

  为给无名烈士找家,争取让烈士英魂早归故里,自2011年清明节后,张景宪就四处寻找无名烈士的线索,他先从无名烈士生前部队着手,先后到济南荣军医院、北京军事博物馆等地查找资料,又找到菏泽牡丹区史志办人员寻找资料,找烈士生前的战友了解情况……通过多年努力,在菏泽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张景宪已为57位烈士陆续找到了名字和住址。

  有了名字和住址后,紧接着就是继续寻找这57名烈士的家人。给烈士家庭住址邮寄书信是张景宪使用的办法之一,张景宪介绍说,六七年来,通过这种方式已经为包括南京王慰华烈士、莱芜陈芘友烈士在内的13名烈士成功找到了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瑞超 崔如坤 通讯员 崔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