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2月4日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每逢春节,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成为人们的文化大餐。本台从今天起推出《非遗贺新春》专栏,带您了解山东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今天来看胶东大饽饽的制作,感受蒸出来的浓浓年味。

  家家户户蒸饽饽,欢欢喜喜过大年。在胶东,香喷喷的大饽饽总能勾起儿时的记忆,也最有年味。烟台市莱州市苏郭孟家村栾维丽表示:“对我们来说象征着一种年味,象征着一家人的团圆(小朋友)年味,这就是年味。”

  作为非遗传承人,孟昭泰12岁便跟着奶奶学做饽饽。50年来,他一直潜心研究各种技艺,创作的作品曾在第五届民间工艺博览会上斩获金奖。2009年,这一习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经过历代传承人的不断创新,胶东大饽饽已发展到100多个品种。非遗传承人孟昭泰说:“  包括有些卡通的,小黄人、大黄鸭、猴头、小猪了,这些新的产品都融进来了。”

  为让这项非遗传承下去,去年孟昭泰投入100多万,联合莱州市建立年俗博物馆,推广饽饽文化。莱州市民认为:”我想让孩子知道,学习的不应该光是现代的。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定要深入到我们的骨血当中去的,这是一种必须有的东西,要流传下去。”

  (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