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青岛市人社局向社会发布了社保惠民系列实事。一年来,青岛市社会保障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社保领域“一次办好”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各项社保待遇不断提升,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为岛城群众织就了一张有温度、保基本、解难题的社会保障网。

  社保惠民十二件实事:

  ●率先实施“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统筹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确保落实社保精准扶贫政策

  ●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

  ●继续实施阶段性降费政策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大力推广社保卡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全力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

  ●积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新型社保智能经办服务平台全面上线启用

  ●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FAST认证服务体系

  ●在全国首创政企合作社保直通服务模式

  1、率先实施“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为解决失能失智人员的刚性照护需求和保障问题,青岛市人社局认真贯彻国家试点意见,在2012年以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制度实行多元化筹资机制,将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从失能失智人员整体照护需求出发,提供基本医疗、生活照料、功能维护、长期护理、精神慰藉等整合式照护服务。今年以来,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照护人员共上门服务55万人次,长护险资金支付3.5亿元。我市长护险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取得了明显成效。失能失智人员家庭照护负担和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初步破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2012年以来,累计有6万名失能失智老人享受到了长护险待遇,累计支付15亿元长护险资金。

  2、统筹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今年我市连续第14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比去年提高了5%,惠及全市企业退休人员86万人,已全部发放到位。今年我市第四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最初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现在每人每月168元,已全部发放到位。我市工亡职工一次性补助金提高至72.79万元,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提高至月人均2950元,生活护理费提高至月人均1966元,供养亲属抚恤金提高至月人均1054元,已全部发放到位。今年我市居民医疗保险待遇进一步提高,二档缴费居民在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统筹范围内起付线以上部分报销比例均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超限补贴提高5个百分点,长护险“社区巡护”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3、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青岛市人社局强化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应用,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比对机制,以外来务工者、新兴业态从业人员等人群为重点加快推进职工社会保险人员全覆盖。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引导灵活就业人员积极持续参保,做好新就业农民工“一站式”参保工作。建立建筑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长效机制,建设项目参保率持续提升。截止11月底,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855万人。

  4、确保落实社保精准扶贫政策

  在前两年社保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青岛市人社局组织开展2018年度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参保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夯实扶贫数据、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养老和医疗保险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人。今年前11个月,全市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100%,为农村贫困人员发放养老待遇4081万元。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医保、补充医保、民政救助等各类保障待遇“一站式”结算,前11个月共为农村贫困人员报销医疗费1.5亿元。

  5、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

  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市人社局大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即时联网结算工作,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系统改造,现已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医保、补充医保、民政救助等医保待遇“一站式”联网即时结算,有效化解了异地报销周期长、垫资压力大、往返奔波苦的“痛点”和“堵点”。基于异地报销备案管理规定,原先参保人到外地就医前还要跑一趟社保经办机构做登记备案,为了充分节省参保人时间,我市创新研发了网上备案程序,参保人可以网上办、随身办、即时办,办理更加方便快捷了。截止今年11月,青岛市通过国家平台成功结算1.5万人次,结算总额累计3.49亿元,医保支付2.13亿元。全市161家定点医院已接入国家平台,全面覆盖了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和公立二级医院。

  6、继续实施阶段性降费政策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我市贯彻国家和省政策文件,支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继续降低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缴费比例,为企业“松绑”“减负”, 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2018年前11个月,通过降低各项社保费率,共为企业和职工减负约40亿元。

  7、大力推广社保卡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以便民利民为目标,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经办服务,在社保卡“十分钟服务圈”基础上,将制卡周期由3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大力推行即时制卡服务,现场申领、立等可取,累计为12.36万人办理即时制卡。大力推广社保卡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目前通过社保卡发放了包括养老金、失业金、创业补贴、小贷贴息等16项人社领域各类待遇或补贴,累计发放超过100万人次,发放金额约30亿元。积极拓展社保卡在医院就诊挂号结算、住房公积金查询、民政救助一站式结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率先在全国推行“互联网+人社”电子社保卡,我市市民获签全国首张电子社保卡。持卡人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扫码识别身份办理人社领域相关事务,办理或查询个人社保卡相关信息,在2700余家定点零售药店扫码支付购药费用。我市被人社部确定为国家首批电子社保卡试点城市。

  8、全力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

  我市积极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惠及了74.5万人次。

  9、积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去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构建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多层次医保体系。今年以来深入推进制度落地实施,新增14个特药品种,特药特材最高报销比例达到80%,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特大疾病患者的保障力度。积极采取特供药店渠道购药方式,使我市大病患者在全国全省较早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刚需“救命药”,切实享受到了降价实惠。今年前11个月,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保障11.7万人次,资金支出2.28亿元。

  10、新型社保智能经办服务平台全面上线启用

  大力推进社保领域信息化、标准化、一体化“三化”建设,新型社保智能经办服务平台全面上线启用,实现社保经办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从网上办事、智能服务、信息共享、集成监管、简化流程、帮办代办等方面确定了39个工作目标,并细化梳理为189个“一次办好”服务事项,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建设。将原来分散在多个部门的81个业务整合为37个内部联动流程,按照统一模板设计标准流程,以流程驱动实现 “一链办结”。通过优化事项办理,推动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通过实行网上办事,推动智能化、自助化、移动化。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推动通城办、就近办、即时办。通过加大数据共享,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目前,群众密切关注的征缴、养老、医保、工伤、生育等189个社保对外服务事项100%实现了“一次办好”,其中95%实现了网上办理,60%实现了“零跑腿”,真正让办事单位和群众感受到“一次办好”改革带来的变化和便利。

  11、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FAST认证服务体系

  形成了“信息数据跟踪验证、待遇人员自主体验、职能部门协同发力、社保机构兜底服务”的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工作新格局。整合公安、民政、交通、银行、医药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部门数据资源,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不见面认证。建立大数据认证服务模型,主动实施跟踪认证。将认证对象发生参保登记、医保住院、上门护理等29种行为作为可靠信息,确定为强认证依据。将门诊就诊、社保卡金消费等45种行为作为弱认证信息进行关联,通过机器算法综合确认其生存状态。目前大数据分析确认待遇资格的人员可以达到80%以上,其余人员以人脸识别、面复认证等形式作为兜底保障,基本实现了认证服务全覆盖。这种“寓认证于无形”服务新模式,既能大大方便办事群众,又能防范社保基金冒领风险。

  12、在全国首创政企合作社保直通服务模式

  探索向诚信企业开放部分政府数据平台,把社保业务直接嵌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以海尔集团创客平台为例,平台现服务300多家小微公司,每年要办理的新参保、续保、年度基数申报等社保业务多达上万笔。此前,由于政府和企业信息系统孤立,需要先登录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再登录青岛市人社局网站,每笔业务需要切换不同的小微公司账号和密码,还需要手工录入和审核提交,工作量非常大。为化解企业办事堵点,人社部门按照最小权限原则率先将部分高频事项接口开放,让企业在授权范围内可以直接访问,一步到位,秒即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