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通讯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通讯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从电报到BB机,从BB机到大哥大,又从大哥大到黑白屏手机,枣庄市市中区的杨义平摆弄着自己30多年收藏的老物件,讲述着改革开放以来通讯设备的新变化。

  今年56岁的杨义平从年轻时就喜欢收集一些老物件,尤其是关于时代变迁的生活类物件,30多年来,杨义平收藏的各类器物已经数不胜数,但说起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是这些年来通讯设备的不断更新了。

  10月9日,记者来到杨义平的家中,看到了杨义平正在摆弄着的各种通讯设备,手摇电话机、BB机、大哥大,杨义平家应有尽有。

  提起这些物件的故事,杨义平感慨万分,“我可以说是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40年人们联系方式的变迁,真是变化太快了!”杨义平回忆道,1979年他南下贵州,那时为了给家中报个平安只能通过电报的方式,而家人收到电报时已经是两天以后,信息传递根本不及时。

  直到1985年时,他购买了一台BB机,这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通讯设备。“花费了300多元钱,在当时已经很贵了。”杨义平说,那时的BB机还是一个稀罕物件,人们都喜欢用一根链子把它挂在腰间,使用时需要拨打人工台转发信息,然后寻找公共电话回电话。

  “回电话的时候需要排队,有急事呢还要麻烦传呼台,让人家帮忙多呼几遍。虽然很麻烦,但毕竟能直接联系到个人了,在当时也是很受欢迎的。”杨义平介绍,现在还依稀记得自己的传呼号。虽然当时也有家用的座机电话,但是由于电话线路不完善,而且费用太高,平常老百姓家中很少有人使用,直到2000年左右才在老百姓家中广泛使用。

  在杨义平的收藏品中,两部大哥大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杨义平告诉记者,这两部设备是在80年代末使用的,虽然自己并没有购买过,但身边的朋友有使用的。“那时候很贵了,要一万多一台,那些做生意的大老板才能买得起。”杨义平向记者演示着使用方法,需要拉出长长的天线,走到空旷的地方才能播出电话。充电时要使用专用的充电器,体积很大,携带时很不方便。

  “凡是有大哥大的,都得拿一个包提着,打电话的都很大声,而且人越多声音越大。”杨义平笑称,这在当时是一种身份象征,人们看到有人使用大哥大时不仅会投去羡慕的目光,也会暗暗定下奋斗目标,想着自己也有用上大哥大的一天。

  90年代末,杨义平购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记得很清楚,爱立信788,那时候要8000块钱左右,用起来非常方便。”杨义平说,那时的手机体积已经比较小了,可以放在衬衣胸前的兜里,虽然话费需要8毛钱一分钟,但是也真正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便捷。

  后来,杨义平一直追赶着潮流,从摩托罗拉到诺基亚再到后来的智能机,杨义平换了十几部手机,而用起时下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也是十分流畅。“现在太方便了,微信、语音、视频,怎么方便怎么用,亲戚朋友不在身边,一个视频电话打过去就能见到,太好用了,这在当年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杨义平说,这40年来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曾经的一些老物件和记忆也不能丢下。

  杨义平已经将自己的收藏爱好变成了事业,更多的空闲时间会带着有意义的老物件到学校和广场进行展览,见证科技的进步,追忆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