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15分钟空中交通圈、市域0.5小时空中交通圈,以省会济南中心的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实现与全国城市3小时通达,实现与世界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飞”起来的山东民航速度不再是梦想。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2018-2035年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到2022年,全省将新增菏泽、枣庄、聊城3个运输机场;到2035年,新建德州、滨州、淄博、泰安4个运输机场。这意味着,除莱芜外,全省16地市都将有自己的机场。

  现有航空服务能力与人口经济地位不相匹配

  民用机场包括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两大类。民用运输机场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主要提供公共航空运输保障服务;通用机场是保障通用航空服务的机场,主要提供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服务。

  目前,山东共有9个运输机场,形成了“两枢一干六支”机场格局,分别是济南遥墙、青岛流亭2个枢纽机场,烟台蓬莱1个干线机场,威海大水泊、临沂沭埠岭、济宁曲阜、日照山字河、潍坊南苑、东营胜利6个支线机场。数量位列全国第6位,是华东地区运输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每万平方公里分布0.57个机场,密度位居全国第8位。

  通用机场方面,全省现有6个颁证通用机场,布局在蓬莱沙河口、滨州大高、平阴农用、平阴孝直、莱芜雪野、德州平原。

  据了解,2017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01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2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7位、第10位,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9%。其中青岛流亭机场和济南遥墙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2321万、1432万人次,位居全国第15、25位。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开通航线500余条,其中国际航线60余条。

  不过,作为人口数量全国第二、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省份,山东现有运输机场服务能力与人口、经济地位不相匹配。截至目前全省还有8个设区的市没有运输机场,绝大部分设区市没有通用机场。从地面交通出行便捷性看,部分设区的市民用运输机场连接城市交通仍不便捷,国内国际航线结构不合理。进入大众休闲旅游时代,民用机场特别是通用机场建设,提供通用航空新消费平台,也能满足个性化、多层次、大众化等新兴消费需求。

四年内新增菏泽枣庄聊城3个运输机场四年内新增菏泽枣庄聊城3个运输机场

  《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省民用机场达到52个(不含A3级通用机场)。其中运输机场12个(新增3个),A1、A2级和B类通用机场40个(新增34个),密度达到3.29个/万平方公里,建成一批A3级通用机场,大部分设区的市拥有运输机场和若干通用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8500万人次和80万吨。布局上,到2022年,全省运输机场达到12个,新增布局菏泽机场、枣庄机场、聊城机场,增强青岛、济南、烟台区域枢纽机场的竞争力,增强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提升威海、东营、临沂、日照等机场的发展水平。

  到2025年,全省民用机场达到69个(不含A3级通用机场),其中运输机场12个(新增3个),A1、A2级和B类通用机场57个(新增51个),密度达到4.37个/万平方公里。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1.3亿人次和130万吨。布局上,到2025年,青岛、济南、烟台区域枢纽机场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周边的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威海、临沂、日照、济宁等机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到2035年机场格局升级为“三枢十三支”到2035年机场格局升级为“三枢十三支”

  到2035年,全省民用机场达到110个(不含A3级通用机场),其中运输机场16个(新增7个),A1、A2级和B类通用机场达到94个(新增88个),密度达到6.97个/万平方公里,建成以运输机场和A1级通用机场为枢纽、A2级通用机场为骨干、A3级和B类通用机场为节点的机场网络体系,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2.5亿人次和260万吨,现代化的机场群基本完善,民航综合保障能力和运营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布局上,到2035年,全省运输机场达到16个,新建德州、滨州、淄博、泰安机场,建成“三枢十三支”运输机场格局,形成渤海湾南部运输机场群,机场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这意味着,除莱芜外,全省16地市都将有自己的运输机场。现有的“两枢一干六支”机场格局,到2035年将升级为“三枢十三支”,烟台由干线升级为枢纽。届时济南、青岛、烟台为枢纽机场,其他地市为支线机场。

  济青烟三大枢纽机场如何错位发展呢?根据《规划》,济南的功能定位是国家区域性航空枢纽,环渤海地区重要枢纽机场,航空货运集散地和快件处理中心,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航空客货运中心。青岛的功能定位是太平洋西岸重要国际空港枢纽,面向日韩航空货运集散地和快件处理中心。烟台的功能定位是区域性枢纽机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骨干机场,航空货运集散地和快件处理中心。

  新增商河高新章丘历城4个通用机场

  通用机场方面,根据《规划》,到2022年,各设区的市、部分县(市)和主要景点均有通用机场,建立涵盖医疗救护、应急救援、航空旅游、飞行培训、农林作业、城市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航空服务网络。新增34个A1、A2级和B类通用机场。到2025年,新增51个A1、A2级和B类通用机场。到2035年,新增88个A1、A2级和B类通用机场。

  据了解,根据《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通用机场根据其是否对公众开放分为A、B两类,A类通用机场指对公众开放的通用机场,指允许公众进入以获取飞行服务或自行开展飞行活动的通用机场;B类通用机场指不对公众开放的通用机场。其中,A类通用机场分为三级,A1级通用机场指含有使用乘客座位数在10座以上的航空器开展商业载客飞行活动的A类通用机场;A2级通用机场指含有使用乘客座位数在5—9座之间的航空器开展商业载客飞行活动的A类通用机场;A3级通用机场是除A1、A2级外的A类通用机场。

  目前,济南已有颁证通用机场2个,分别布局在平阴农用和平阴孝直。到2022年,济南计划新增3个A1级通用机场,布局在商河、高新、章丘;到2025年新增1个A1级通用机场,布局在历城。

  按照《规划》,A1级通用机场功能定位是通用航空业发展综合性机场,提供通用航空器试飞、本场训练、停场过夜、加油、航行情报、维修、托管服务,具有较好的短途运输保障功能;是航空制造业和通用航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础保障设施,是通航小镇、国家级通用航空示范基地和综合产业示范区的主要基地机场。

  县域15分钟空中交通圈,市域0.5小时空中交通圈

  我省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最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规划》也给予了描绘。到2022年,我省每个设区的市拥有1个以上的运输机场或者通用机场,民用机场50公里服务覆盖全省所有设区的市、全部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和主要林区,民用航空服务实现市市通。

  到2025年,民用机场50公里服务覆盖大部分县级行政区、4A级以上景区、多数农产品主产区和主要林区,民用航空服务更加完善。到2035年,民用机场50公里服务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4A级以上景区、农产品主产区和主要林区,现代化的机场群基本完善,民用航空服务实现县县通,民航综合保障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实现以通用航空为主的省内航空服务全覆盖,全省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15分钟空中交通圈,以设区的市为中心的市域0.5小时空中交通圈,以省会济南为中心的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以运输机场服务为主,实现与全国城市3小时通达;以济南、青岛等机场为主,实现与世界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

来源:生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