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周末开始,首届即墨鳌山卫白庙芋头文化节热热闹闹地进行着,种植户们欢庆着白庙芋头销售的“黄金期”——足不出村日就能卖出上千斤。

  芋头价格可“追”猪肉价

  “今年的芋头丰收,市场行情不错。”白庙一品园地瓜芋头合作社马文兵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芋头大丰收,每亩产量在5000斤左右,卖出去的价格较去年可以说翻了一倍,大个头的芋头每斤15元——价格可追猪肉价了,小个头的芋头每斤也能卖到8元。呵呵,除去种子、肥料和灌溉等费用,村民每亩收入4万元左右,最高的超过6万元也没问题。

  “今年雨水充沛,芋头个大,味道更好,我们村的芋头大丰收了!”马家白庙村村民董玉清在首届即墨鳌山卫白庙芋头文化上设立了摊位,她展示着自家种的白庙芋头,“现在想想,多亏当初加入了合作社,收入和知名度双双提升。”

  董玉清是第一批加入白庙一品园地瓜芋头合作社的村民,亲眼见证了芋头从原来的每斤5元涨到现在的15元,地瓜的价格也由每斤1元2角增加到5元。“如今,亩产三四千斤,每亩收入3万元左右,年景好的时候可达4万元,经济效益按百分之十五左右逐年增长!”董玉清说。

  记者从即墨鳌山卫街道了解到,合作社现已带动周边村庄种植地瓜、芋头面积达3000多亩,年产量10500吨,年总产值1.26亿元。全街道从事芋头种植的农户6000户,户均纯收入1.95万元。白庙芋头不仅成为即墨区以及青岛其他区市各大饭店的招牌菜肴,而且走出了国门,远销日本、美国等市场,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600年种出芋头品牌

  “今年我们村的5000多亩芋头大丰收啊!”马家白庙村村民马文滨同样是满心欢喜,“我们这个芋头,不仅好吃,而且能吃出文化来!”

  马文滨此言也不是戏说。据了解,产自即墨鳌山卫街道西部山区的白庙芋头种植历史确实可以追溯到600年前。史书记载,明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山东地区建立“九卫十八所”,鳌山卫便在这种历史环境下产生。建立兵营后,从南方迁移过来的官兵家属将芋头种苗带到了山东,并在鳌山卫周边进行大面积种植。

  马文兵告诉我们,白庙山区有着天然的崂山山泉水和富含微量元素的沙性土壤,所产芋头具有香、粘、软、滑四大特点。经专业部门鉴定,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丰富的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增强免疫力,可作为防治肿瘤的药膳主食。“我们走品牌战略,成立专业合作社,社员种植的芋头全部由合作社统一外销”。现在已有15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约5000余亩。

  “小小的白庙芋头,是留住乡愁的一根纽带,是无数人难忘的美食图像,绵延粉沙是独一无二的故乡口感。”马文滨对白庙芋头颇有些得意,“600多年种植历史,代代相传出的好口碑!”

  鳌山卫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马家白庙村的水土适宜芋头种植,经过600多年的培育改良,白庙芋头无论是‘模样’还是味道都是被消费者点赞的。2010年以来,白庙芋头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青岛市优质农产品品牌、岛城最具社会诚信品牌、青岛市民最喜爱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据了解,白庙芋头个大肉白、品质优良,不仅成为青岛、即墨各大饭店的招牌菜肴,而且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日本、美国等市场。

  足不出村日卖千斤

  在马家白庙村,起伏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树林,或大或小的山岭“沙窝”里是一片片芋头地。

  “白庙芋头之所以个大好吃,除了土质外,管理技巧也很重要。从起垄、插种、施肥、覆膜、抠芽、浇灌到收获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马文兵说,他们村种植的芋头非常受青岛市民的喜欢,不用出村,村民每天都能卖出上千斤,村中随处可见忙忙碌碌收购芋头的客商和一辆辆载满芋头的货车。

“马家白庙芋头,价钱适中、口味好,发往烟台胶东各个市场,销路没问题。这里的人也好,朴实!”来自海阳的客商焦建达说。

       “马家白庙芋头,价钱适中、口味好,发往烟台胶东各个市场,销路没问题。这里的人也好,朴实!”来自海阳的客商焦建达说。

  “这个月,我们将成立蓝谷旅游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可为广大电商创业者提供农村电子商务知识培训、物流仓储、本地资源整合、技术运营、数据分析等十余项服务。到时,想买鳌山卫地特色产品就可以线上付款啦!”鳌山卫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鳌山卫街道以打造特色地产品品牌为导向,将传统优势产品和现代特色农业相结合,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使农业增进增效,农民增进增收。同时,加快电商与农产品领域融合,扩大农产品销路,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种植户的收入,使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来源: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