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讯 近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山东以1566亿的数字跻身全国第3位,仅次于广东的2035亿和江苏的2026亿,这也是山东省首次进入全国三甲。
经费投入赶超北京
《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基础研究经费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应用研究经费1610.5亿元,增长5.4%;试验发展经费13243.4亿元,增长11.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2%、10.3%和84.5%。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12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2260.2亿元,增长5.8%;高等学校经费支出1072.2亿元,增长7.4%。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5%、14.4%和6.8%。
分产业部门看,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915.7亿元,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9%;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6176.6亿元,投入强度为1.5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5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7个,这7个行业的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重为60.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在100亿元以上且投入强度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大类有9个。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广东(占13%)、江苏(占12.9%)、山东(占10%)、北京(占9.5%)、浙江(占7.2%)和上海(占6.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4]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8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
什么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指标概念。
所谓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可是国际通用的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山东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就已经突破1000亿大关,当年以102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江苏、北京。此后数年间,虽然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递增,但是直到2016年才赶超北京跻身全国第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此成绩,但由于广东、江苏等省持续加大这项经费的投入,因此,无法回避的是,山东与始终名列第一、第二的广东和江苏省之间的差距也在逐年增大,至2016年已有500亿之大的差距。
这么多钱主要投在哪些领域呢?
从投入总额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分列前三甲。
从投入强度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以2.38%高居第一。想想看,怪不得咱们能拥有“复兴号”“天宫一号”“蓝鲸一号”这样令人自豪的国之重器,那都是真金白银炼出来的呢。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山东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传统产业中质量和效益不高的产业占比很大。
千亿科技经费投入给山东带来了什么?
据查阅资料获悉,2016年,山东研发人员达到47.6万,同比增长6.5%,总量居全国第4位;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由2015年的67人增至72人,增加了5人。去年,山东有13人入选首批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82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3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研发人员主要集中于济南(1.9万人)和青岛(1.7万人),两市占全省的46.8%。
去年以来,山东省一批含金量高的改革措施,也为广大科技人员“松绑”“加力”,全面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资料显示,2016年山东拥有1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06家众创空间、3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进入国家级序列,众创空间和专业化众创空间新备案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65家,均居全国第二位。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累计毕业企业超过5300家,86家企业毕业后成功上市,12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332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下一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是山东省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