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遮阳棚”让市民免遭暴晒之苦,得到一致好评。

  7月12日,烈日炙烤着马路上的行人。经十路舜耕路路口,4个新出现的遮阳棚令很多路人驻足观看。

  近日,泉城出现连续烈日高温天气。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在此背景下,该路口安装的4个遮阳棚,立即引起市民和网友广泛关注。

  事实上,这并非我市首次试点安装遮阳棚。3年前,本报曾刊发连续报道,呼吁路口设置遮阳棚。然而,当时不仅未能得到设置、推广,就连当初已经出现的两处遮阳棚,也因种种原因在一年多后撤除。此次升级版遮阳棚再现街头,不少市民期盼能尽快在全市推广。

  行人等红灯免遭烈日暴晒

  12日上午,经十路与舜耕路交叉口,4个方向的遮阳棚已安装完毕,今后在路口等红灯的市民不用再担心日晒雨淋了。交警还根据遮阳棚的外观为它起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白鹭遮阳棚”,寓意它像济南的市鸟一样“白鹭展翅”,为市民遮阳挡雨。

  据了解,遮阳棚采用的是高级玻璃丝纤维材质,张力大、伸缩性强,使用寿命可达15年。东西方向的双翼遮阳棚体量最大,长14米、宽9米,南北方向的单翼遮阳棚较小,长度不足10米。在经十路西向东方向的遮阳棚支架下停车线位置,还设有一组语音提示系统,每当有非机动车越线等待信号,就会发出“请退回停车线内”的提示音。

  在此前,不少行人为躲避烈日,停在离路口数十米远的树荫下等红灯,更多的行人只能焦灼地忍受暴晒。遮阳棚的出现,给备受炙烤的路人提供了一片阴凉,虽然此处信号灯时间不短,但十余米长的阴凉基本可以覆盖一个信号周期内在此等待的行人。

  暴晒对交通行为影响明显

  对于能为大家提供阴凉的遮阳棚,受访的多名行人均表示期待。有统计表明,市民对红灯的忍耐是有时间限度的,大多数人在等红灯超过1分钟后会开始烦躁,如果在烈日下暴晒,忍耐度会更差,因此夏季闯红灯的几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10%-20%。记者随机选择了几个路口观察发现,烈日暴晒对行人交通行为的影响比较明显。

  11日9:30左右,烈日炙人。在解放桥路口,4个方向均有一到两名交警或协管员在维持秩序。即使如此,在东向西方向非机动车道口上,大多数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行人不顾协管员大声提醒,闯过停止线,停在路口东北角法桐树的树荫下等待信号。其他几个方向的行人无树荫可乘,只能在骄阳下“蠢蠢欲动”,不时有匆忙闯红灯者被协管员劝回。

  此外,在建设路北口等多个路口,也存在类似现象。几位行人对记者表示,每到夏天,等红灯都是一种煎熬,很多时候实在太热,看到没车就顾不了红灯了。“有的路口一个红灯两三分钟,晒得实在受不了。”“成天呼吁慢行交通,但等个红灯都这么痛苦,怎么慢行?”

  中途夭折的两处遮阳棚

  这种对路口暴晒的吐槽和安装遮阳棚的呼吁,多年之前就已出现。2013年,在天桥南和经七纬二路口,出现两处遮阳棚。当时外省的杭州、石家庄等城市以及我省济宁、枣庄、滨州等地,均已成规模安装了路口遮阳棚。虽然利用率比较高,但我市这两处遮阳棚不但没有等来更多“同伴”,反而于2015年前后被拆除。

  路口遮阳棚出现初期,在其他不少城市也出现过“建了拆、拆了建”的困难局面。有的刚装上的遮阳棚一夜之间被城管部门拆个干净,有的因遮挡信号灯和行人视线遭到交管部门反对……即使在城市管理较为精细化的杭州,遮阳棚也曾因种种原因,于2013年前后暂时缺位。

  对当年我市两处遮阳棚被拆除的原因,相关部门人士并未多谈。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当时的遮阳棚安装在路边空地上,而且采用“广告养棚”的模式,使其在推广上面临建设手续、户外广告审批、是否遮挡视线和存在安全隐患等多方面困难。

  升级版遮阳棚能否推广

  对于“二次出山”的遮阳棚,历下区交警大队公共关系科科长吴子恒表示,我市创城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同时,近年来也一直在呼吁绿色出行。这就需要提高慢行交通参与者的舒适度,促进大家更加遵守交通法规,减少不文明现象。在考察了杭州的经验后,将经十路与舜耕路路口作为试点,历下交警向区政府提出了设置遮阳棚的思路,得到区里的大力支持。最终与历下区文明办合作,安装了4个遮阳棚。

  据介绍,升级版遮阳棚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在抗拉伸、防风等性能及安装位置等方面均经过了专家论证,而且资金由政府承担,不会出现广告。对于市民大规模推广的期盼,吴子恒表示,遮阳棚的设计就是本着长期存在和使用的原则,如果此处试点能形成社会共识,得到大家认可,将会进行推广,但目前没有具体时间表。

  来源: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