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江苏省陆续宣布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包括苏黔今年至少已有上海、青海、陕西、甘肃、山东、湖南、福建、天津等10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自1993年实行最低工资标准以来,各省市区最低工资标准基本为两年一调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上海、陕西、山东等地近年则每年都对最低工资标准做了调整。其中,山东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470元。

  各省份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作了相应调整。执行新政策之后,天津市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以20.8元/小时居首位,上海20元/小时次之,山东省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三档,最低档14.7元。

  延伸阅读

  最低工资标准包含“五险一金”吗?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由于规定并未明确是否剔除“五险一金”,所以对于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包含“五险一金”,各地规定不尽一致,有的地方明确不包含,而有的地方则包含在内。比如,上海的最低工资是不包含“五险一金”的。根据上海规定,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含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由用人单位另行支付。

  最低工资标准越高越好吗?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工成本上涨较快,企业压力加大,再加上最近几年各地最低工资提升幅度比较大,频率也比较快,物价水平也保持低位运行,因此,现阶段需要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苏海南认为,最低工资调快了,企业承受不了,职工可能要失业;但如果调慢了,职工的基本生活可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总之,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既不能给企业过大的压力,也要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要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