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外出旅行人数增多,在住宿方式上,人们除了选择安全性、保障性高的品牌酒店外,对新潮“有意思”的民宿也格外青睐。据悉,今年春节、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民宿接待地出现爆满,至少需要提前一周预订。不过,在“有意思”的背后,民宿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新型住宿业态存隐患
4月26日,山大学生王一萌约上闺蜜,打算趁着“五一”旅游高峰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民宿旅行。可当家长知道后,提出了反对意见。“父母担心房子水电是否安全、房间是否干净。基于这些,我们不得不取消了这次民宿之旅,改成了住酒店。”王一萌惋惜地说。 实际上,这些问题背后更多地反映了新型住宿业态在人们心中的认可度,其核心是人身安全。“目前,我省民宿发展劲头较猛,主要分布在临沂等山区和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区。在这些民宿中,除了小部分由专业团队按照标准建设外,大部分为当地居民自己开发经营,未经过相关部门验收。”省旅游发展委工作人员说。 “这就带来一定的隐患。民房私自改成商用住房,除了一部分卫生达不到标准外,安全也是住客的一个担忧。”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理事钱三毛分析说,大部分民宿为短租,房间的进入权限已被分享,而店主在没有经营资质的情况下,是否值得信任也是一个问题。他建议,对于外出打算住特色民宿的游客,应当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民宿居住,特别是一些女性,更应提高这种人身安全意识。 民宿监管尚待完善
旅游者在酒店、旅馆住宿,必须使用本人身份证登记后方可入住。然而,记者发现,在一些民宿,游客可以不出示任何证件,就能顺利入住。据了解,这些都属于私下开办的民宿,不论经营者还是游客都没有相应的实名登记手续,这对相关部门的治安防控工作造成一定阻碍,留下一些隐患。 “我们不是不想登记,而是要办理这些证件,太费力了。”日照一家民宿老板张利民(化名)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经营的民宿体量较小,不符合开办家庭民宿的标准,当地有关部门不予发放特种行业许可证。但为了能够经营赚钱,该老板有时私下纳客,甚至与一些正规的民宿达成协议,当对方住满后,可推荐到此居住。 “正规的旅馆酒店行业经营者需要事先在工商、卫生、公安及消防等多个部门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或登记备案,否则可视为违法的‘黑酒店’‘黑旅馆’。”省旅游发展委监督管理处处长冯泮爽表示。
针对“黑酒店”“黑旅馆”问题的出现,有专家分析一部分原因还在于监管尚不到位,在当前民宿发展火热的背景下,为该市场的不规范发展留下了缝隙。一方面,在部分地区联合执法体制尚未建立,执法人员相对匮乏,很难做到全覆盖监管;另一方面,民宿经营者缺乏一定的管理规范指导。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完善监管机制外,还要尽快做好民宿的标准化工作。
规范标准正在制定铺开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16—201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中提出,建议各地探索合理合法、高效一体的民宿行业管理政策,推行行业许可经营制度,建立统一的民宿审批与监管机制,提高民宿经营的规范性与稳定性。 而针对目前省内民宿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早在2016年,我省就已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开始着手研究《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一系列文件的制定。“该文件虽然还只是一个讨论稿,但从内容上来看已经比较完善。它规定了我省旅游经营用民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服务质量要求和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对省内民宿的文化特色、客房设施及安全、卫生、服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参与该文件起草的济南大学酒店管理系副教授公学国介绍说。 据了解,《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民宿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支持规划建设一批中高端品牌民宿,到“十三五”末,全省建成3000家高端精品民宿。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