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种植牙市场以韩国、欧美系为主,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比较低,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医院几乎难觅国产品牌的影子。“国产种植牙容易松动,成功率比较低。”这是近期一位公立医院种植牙主治医生的感受。国产的种植牙产业是什么状况呢?

  种植牙高端品牌基本被欧美垄断

  一位口腔医院种植牙医生告诉记者,在济南,种植牙高端品牌基本被欧美系所垄断,中低端的是韩系居多,国内品牌的种植牙也有用的,但数量不多。从销售额来说,欧美系销售额最大,而从销量来说,韩系产品的数量最多。

  “几年前,我们医院也使用过国产的产品,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国产产品的加工技术、精密度不高,也有的产品存在卫生处理不到位,可能有残留微生物、碎屑等问题。”该医生解释说,如果精度不高的话,很容易使牙齿出现各种问题,比如食物塞牙缝、松动等。如果有微生物和碎屑的话,很容易出现感染。另外,国产产品的成品率不高,同一批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曾经在国内某种植牙生产厂家工作的徐明(化名)表示,日韩和国产种植牙大部分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士卓曼作为世界种植牙第一的品牌,是各大厂家模仿的对象。目前,日韩的产品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初步具备了辨识度,有了自己的专业设计,而国内的产品还达不到这一水平。

  不过,徐明也强调,目前国内产品的质量已经改善了很多。“国内医药生产企业这几年发展很好,资金链比较充足,因此可以直接把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买来进行生产。目前国际上很多种植牙方面的专利保护陆续到期,这也给拟进入国内种植牙生产的企业降低了一定的门槛,起点要比从零开始高很多。”

  口腔医疗行业平均毛利率40%左右

  一颗进口牙到终端零售的价格是多少呢?

  韩国某种植牙品牌的山东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一颗进口种植牙的关税一般为20%,各个地方都有品牌销售代理,产品进入国内再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的加价大概为30%到50%。

  据国家食药监局2015年种植系统注册信息显示,当时,国内有14个种植牙品牌、17个种植系统;进口品牌有48个,71个种植系统。这些品牌大部分来自瑞典(2个)、瑞士(5个)、美国(9个)、意大利(4个)、韩国(12个),另外还有以色列(5个)和日本等。韩国是品牌数量和种植系统最多的。徐明告诉记者,这几年,国产品牌又增加了几家,但是数量不多。

  据统计,2013年我国人工种植牙种植体行业产能约4万颗,2016年预计有五六万颗,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种植牙种植体行业产能将达到21.5万颗。

  记者调查发现,和药品一样,医疗器械、耗材价格过高,与其销售模式密不可分。比如,进口种植牙生产企业只生产产品,然后在国内寻找代理商向医院销售,很大一部分利润留在了中间环节。

  全球牙科产业链大致可以划分为诊断服务、义齿、种植、耗材、设备、正畸、流通等环节,门诊之外,牙科链条上的其他高利润环节,如医疗器械、耗材等,绝大部分都依靠进口,种植牙也不例外。

  “种植牙耗材中做模具的材料、种植钉等大部分是国外进口,国产的产品还不够成熟。”济南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兰英表示。

  由于代理的层层介入,大大推高了耗材和器械的采购成本。据德摩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一级代理的毛利是50%、净利20%,二级代理毛利40%、净利10%-20%,三级代理毛利小于30%、净利6%-8%。

  徐明表示,牙科代理模式和大医疗药品比起来销售链并不长。一般说来种植牙行业就是两级代理(总代+省代),交完税的利润点仅为8%-10%,整体并不高。比如韩国产品在国内卖得最多,一年的销售额也就几个亿。产业规模太小,没法跟骨科这样的大医疗相比。

  徐明强调说,义齿的利润比较高,出厂价三五百元的产品临床收费高达三五千,这中间很大一部分是医生的手术费和各种门店经营成本。

  目前牙科门诊的毛利并不低,公开数据显示,整个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平均毛利率在40%左右。通策医疗2016年半年报数据显示,该上市公司口腔业务毛利率保持在40%水平上。

  产品从立项到成品投入七年时间

  徐明告诉记者,成立一家种植牙工厂并不容易。“据我了解,国内一个种植牙生产厂家,从立项、研发到产品面世共用了七年时间。”

  徐明介绍说,目前种植牙的技术并不是特别高深,但是配套体系很重要。“国内没有成熟的种植牙产业集群区域,所以种植牙企业从原材料到所有的器材都必须一一采购,而在国外,有很成熟的产业集群,品牌厂家可以委托工厂代为生产成品配件,这就大大降低了种植牙整体成本。”

  更重要的是,种植牙对精密度要求很高,而国内工厂更喜欢批量生产,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对于精密度较高的产品,国内工厂很难做出来。比如在种植牙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钻洞的钻头,一个产品才几千克,这种产品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所以这个器材大多来自瑞士,国产的很少,最终导致这种产品的价格在中国做不一定比瑞士便宜。

  虽然国产种植牙技术正处于追赶阶段,但其产品价格却不低,与韩系的价格相当,甚至略高一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产量较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导致国产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

  在国内,虽然种植牙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基数太小,仍属于非常小众的行业。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内地有13亿人,2011年种植牙的数量是11万颗,2014年达到80多万颗,到2016年预计是100万颗。而在韩国及欧美地区,种植牙早就被普通患者接受。如在韩国,人口4000万左右,2008年种植牙的数量高达60万颗。2016年有数据显示,韩国种植牙的数量达到120万颗左右。

  卫计委《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我国人工种植牙种植体在技术方面的投资比例为23.2%,相比国外厂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还有一定差距,投资于材料和设备总体占比为30.5%和18.6%。

  在种植牙的核心技术上,我们的水平还不够。一位种植牙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种植牙很难的技术是牙齿表面的处理。为了应对口腔内酸碱度的变化,种植牙的表面就像月球表面一样,充满了坑洞,但这些坑洞不是随便打磨的,而是有技术讲究的。而国外牙齿表面处理的关键技术属于参观的禁区,他们采取的是技术封锁。

  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很强,导致德国、美国在该领域拥有垄断地位。比如市民最常见的牙椅,据介绍,全球40%左右的牙椅产自佛山,他们给欧美品牌代工后,价格仅有几千元,人家买回去后加上芯片、数字化程序等核心零部件,一台牙椅就变成了8万-20万元。

  目前,国内有十多家医疗器械公司从事种植牙的生产,但一些核心的关键技术都是交给国外生产,或者直接购买国外成套的生产线,尚未实现真正的国产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任磊磊 实习生 郭丹宁 刘若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