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临沂>临沂新闻>热点头条>正文

袁成隆亲属再回沂蒙“这片热土最让我父亲惦记”

来源:大众网2016年6月1日 13:09【评论0条】字号:T|T

  在沂蒙山区乃至全国,有一首歌曲历几十年而经久不衰,如今,走在临沂的大小街头,总能听到《沂蒙山小调》这首熟悉的旋律,说到这首歌时,不能不回忆起领导创作该歌曲的抗大文工团团长袁成隆。5月31日上午,89岁高龄的袁成隆夫人、高级记者邱健及其女儿袁海英再次来到沂蒙山区,切身感受袁成隆同志曾经深爱着的这片沂蒙热土。

女儿袁海英向父亲袁成隆敬献花篮。女儿袁海英向父亲袁成隆敬献花篮。

  31日上午,在袁海英及费县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邱健一行再次来到大青山胜利突围遗址纪念区,仔细参观了纪念碑、纪念馆以及抗大碑林等地,回忆起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英雄事迹,并在纪念区内亲手种植下一棵常青树。

  随后,邱健一行来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费县望海楼子山东麓白石屋村,深切缅怀这位视沂蒙山区为“第二故乡”的“半鲁人”。巨大椭圆形山石上铭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题名,该题名正是袁成隆同志于1999年9月题写的。袁成隆女儿袁海英在父亲的墓前,深切怀念起已经过世十四年的父亲。“这次来到沂蒙山区,我对您在沂蒙山区的战斗生活有了更具体更真实的了解,也更加懂得了为什么您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沂蒙人,沂蒙山区的生活却占据了您人生中的重要一部分的原因,为什么一生时间都惦记着沂蒙这块热土。”袁海英说,父亲生前最爱唱的就是诞生在沂蒙山区这块热土上的歌曲。

  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山石前,邱健在此静静坐了很久,每一次的到来都有一种特别的感触。“老伴虽然不是山东人,是地道的北京人,但他却对沂蒙山区有着更深的情感,他也自称自己是一名‘半鲁人’。在大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领导创作革命歌曲,并在山东多地做过地委书记,他将太多的情感都留给了沂蒙山区。”邱健说,这也是为什么老伴坚持要把骨灰留在沂蒙大地的原因。

邱健及女儿在大青山胜利突围遗址纪念区合影。邱健及女儿在大青山胜利突围遗址纪念区合影。

  相关资料

  将骨灰洒在蒙山沂水 袁成隆一生心系沂蒙山区

  1912年9月5日出生在河北省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一个贫民家庭的袁成隆自1938年2月便参加革命工作,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北公学35分队队长,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德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中共华东局办公厅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华东局农村工作部代部长,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第三组组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国防工业政治部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办副主任、国防工办党委常委,农业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在战争年代,袁成隆同志随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奉命由晋东南挺进山东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40年,在他亲自领导组织下创作的《沂蒙山小调》至今唱遍祖国大地。

  1942年初,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袁成隆同志奉命由部队转入地方工作,投入临沭和莒南两个试点县的减租减息工作。直至1947年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袁成隆同志一直担任县和地区群众运动试点工作团长,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较大贡献。

  为纪念《沂蒙山小调》诞生59周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在白石屋建立起《沂蒙山小调》纪念亭和纪念碑,将《沂蒙山小调》和《沂蒙山小调诞生记》碑文分别刻于碑的两面,并将袁成隆题写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及阮若珊题写的“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分别镌刻在纪念碑旁边的巨型花岗石上。

  袁成隆生前曾对家人立下遗嘱,自己的骨灰要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葬在八宝山,一部分葬在沂蒙山,另外一部分撒在沂河当中。2003年8月23日,袁成隆的部分骨灰被安放在费县望海楼子山东麓白石屋山坡上,实现了这名革命老战士的夙愿:魂归沂蒙,长眠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

标签: 袁成隆 亲属 沂蒙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