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韦辉 李龙 邓梦娇
1月29日晚,平邑“12.25”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取得新进展,4名被困矿工成功升井。大众网记者在事故现场救援总指挥部采访了解到,截至今天,救援工作已经开展整整36天,有近千名人员参与救援。此次成功救出被困矿工,是国内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的首例、世界第三例,创造了矿山事故救援的范例,在矿山救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高度重视:
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近千名人员参与救援
2015年12月25日7时56分,山东省平邑县玉荣商贸有限公司石膏矿,因邻近的废弃石膏矿采空区坍塌引发矿震(国家地震测报震级4.0级)发生坍塌,29名作业人员被困井下。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救援工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张高丽、马凯、杨晶、王勇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制定科学方案,千方百计全力抢救被困人员,严防发生次生灾害,保持社会稳定。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于晓明秘书长、张务锋副省长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部署救援,当即研究确定成立事故救援指挥部,由副省长张务锋任总指挥、临沂市市长张术平任副总指挥、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为成员,负责统一组织救援。指挥部下设现场救援、伤员救治、家属安抚、新闻发布、后勤保障、事故调查6个组,分头开展工作。此后,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每天都电话调度救援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示。1月13日,郭树清省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杨焕宁局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慰问救援人员,与井下被困矿工幸存者通了电话,并连夜召开会议对救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委托孙伟常务副省长于1月1日和23日,两次前来慰问、指导。徐绍川副局长率工作组于25日并先后4次抵达事故现场指导救援,成立了由国务院安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王晋中、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高广伟任组长的技术指导组。连日来,张务锋副省长和临沂市张术平市长现场坐镇指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技术指导组全程参与集体会商,靠上技术把关;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国土资源厅、地矿局、煤监局、卫计委等省直部门有关领导同志和省军区、武警山东总队、公安消防总队等部队首长全身心投入救援相关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精心指导和救援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临沂市委、市政府把救援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启动应急预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展开救援。市委书记林峰海、市长张术平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调集力量,随时解决救援中遇到的难题;市县两级班子成员按照救援分工要求,不折不扣地抓落实,千方百计完成所承担任务;党政军企各方力量迅速集结,团结协作,合力救援。经过近千名现场救援人员的艰苦努力,事故救援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截至1月29日晚,15名井下被困矿工获救。其中:12月25日事故发生当天获救10人,12月26日凌晨获救1人,1月 29日获救4人。这15名矿工,有5人身体状况良好、已回家休养,10人正在医院治疗。其他14名井下被困矿工,1人确认遇难,13人仍然失联。
◎困难重重
情况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极富挑战性
这次救援情况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极富挑战性。事发矿区持续塌方,有的落石重达十几吨、甚至几十吨,导致井筒严重扭曲变形,通向被困人员的井底巷道几乎完全堵住,一线救援人员人工强行掘进、修复支护的多处巷道反复被毁;地质结构复杂,从地表至井下巷道顶板220米,依次为表土层、灰岩层、砂岩层和石膏层,除表土层外,其它三层均夹杂着石灰岩并有两层含水层,以致井上钻孔救援多次出现钻头被卡住的问题,严重影响作业进度;井下涌水量大,救援基地被淹,并且周边废弃采空区存水近百万方,所处位置标高比被困幸存矿工所处位置高出60米,一旦发生大面积透水,后果不堪设想;另外,矿主乘人不备跳井溺亡等因素,也都给救援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紧急行动
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迅速集结,调集人体搜寻仪等最先进设备
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救援指挥部始终坚持“生命至上、救人第一”的方针,精心组织,精准决策,科学施救。
此次救援实行统一指挥。坚持科学决策,每天早、中、晚各召开一次例会调度情况、研判形势、集思广益、商定对策,每一个重要决策都充分吸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技术指导组、事故现场专家组和一线救援队伍负责人的意见,每一个重要节点目标都有2个以上实现路径、同步推进、做多手准备;建立工作任务落实单、紧急情况第一时间报告以及随机处置、救援人员交接班记录、早晚两次上报救援情况等方面的制度,所有救援指令一律由指挥部下达,所有救援人员一切行动听指挥,所有制度都必须无条件执行,所有工作任务都明确责任、限定时间、跟进督导,确保救援工作同心同向、步调一致;对救援工作中遇到的新难题,及时果断制定应对措施,统筹调集一流队伍、专家(包括2名德国专家)和先进设备参加救援。
事发当日,现场救援力量就达500多人,其中临沂矿业集团、枣庄矿业集团专业救援队员和机电采矿等专家80人于中午13时展开井下救援;此后,淮南矿业集团、中煤大地、开滦集团、兖矿集团、西安科大等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和黄金集团、淄博矿业集团、龙口矿业集团、新汶矿业集团、肥城矿业集团、胜利油田等省内实力较强的救援队及专家迅速集结,三一重工、德国宝峨公司等社会各方力量快速到位,现场救援人员每天最多时近千人,其中专业救援人员和机电专家480余人,省军区、武警山东总队官兵和公安、消防干警约300人,医护人员90余人,通信、电力等保障人员50余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国内省内知名媒体记者30余人。救援以来,累计调集一流矿山救援设备600余台(套),其中大口径钻井机械、钻孔救援提升机、钻孔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等设备为国内最先进,有力保障了救援工作需要。
◎争分夺秒
打通5条生命救援通道,是国内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首例
此次救援坚持科学施救。按照“千方百计救人、千方百计防范次生灾害”的原则,精准研判形势,充分考虑各种困难,会同权威专家及时制定和不断完善救援方案及应急预案,设立由若干名专家组成的事故救援专家组深入一线了解需求、靠上技术指导,从全国调集地质、水文、勘探、机电、钻井等知名专家60余人前来解决技术难题,增强救援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提高保险系数。
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加快打通“五条生命救援通道”(井下3条、井上2条),从多个方向搜救被困人员。
井下救援:采取先掘进后支护再救援的办法实施巷道掘进,将专业救援人员分为6个小组,每组配10名掘进队员、6名救护队员和2-3名后勤人员,4个小时一轮换,24小时昼夜作业。截至1月3日13时,累计修复掘进救援通道354.5米。此后,因4号井南部地表发生大面积坍塌、井下巷道水位快速上升、救援人员安全难以保障,指挥部决定救援通道暂停作业、救援人员全部井上待命,将井下救援工作重点放在排水、水文地质监测、严防发生次生灾害上。
井上救援:主要是通过钻井打孔救人。在井下被困人员所处位置附近先打通小口径搜寻、保命孔,建立通信联系,同时开钻大口径救命孔,打通后下放救生仓(小罐笼)救人。救援以来,先后成功打通4个小口径保命孔,其中通过1号和6号孔未发现井下被困人员,通过2号、7号孔发现4名被困矿工幸存者并与其取得联系,先后为他们输送了充足的食物、保暖内衣、照明工具等物资。在发现4名被困幸存矿工后,第一时间开钻了2个大口径救命孔,力求救人“双保险”。 通过这种办法将被困矿工成功救出,是国内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的首例、世界第三例,创造了矿山事故救援的范例,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保障周边群众安全,采取现场勘查、入户调查等方式,对石膏矿坍塌区域及邻近村庄的房屋受损情况进行排查、核实,并根据省住建厅专家的鉴定意见,迅速落实了防范措施。经排查,事发矿区周边3个村庄共有114户房屋受损。其中,18户房屋受损较重的居民现已搬迁,其他受损房屋正在加紧修整;塌陷区周围均设立了警示标志、落实了监控人员。
◎确保救援环境
确保信息公开,果断对平邑县党政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
此次救援着力营造良好救援环境。指挥部坚持第一时间、实事求是地上传下达救援工作重要信息,确保准确无误;救援指挥部办公室24小时值班值守,全力做好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等服务。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救援指挥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先后组织召开3次新闻发布会,14次通过新华社、人民网、大众网等省内外媒体发布新闻通稿,向社会通报救援进展情况,引导社会舆论,回应社会关切。
组织县、镇、村三级干部130余名,成立18个工作组,每组由一名县级干部带队,分别入户对井下被困矿工家属进行安抚。累计调集360立方木料、1130米无缝钢管和波纹钢管、50万公升柴油、60多顶帐篷、近2000件棉大衣等物资,全方位搞好被困矿工幸存者和救援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保障。
及时果断对平邑县党政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鉴于平邑县连续发生重大事故,党政班子主要负责人已不适应当前实际工作要求,决定对平邑县委书记丰程秀,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春波,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冯青松,县委常委、副县长时光晓予以免职,由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侯晓滨兼任平邑县委书记,市政府党组成员王君师任平邑县委副书记、县长,市房产局局长包华任平邑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确保平邑县在特殊时期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宁同志在现场指导救援时评价:这次救援有一流的组织指挥、一流的专业救援队伍、一流的技术专家、一流的施工设备、一流的后勤保障,救援工作各项决策符合科学规律和救援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