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申文标)保护性耕作是指农作物收获后不经耕、整地,播种时直接使用免耕播种机作业的技术,既提高土壤肥力又提高抗旱能力。越来越多的鄄城县农民“爱上”这样的种田法。
节支。实行保护性耕作,减少了耕地、运输玉米秸秆等作业工序,起到节水、节肥、节种、节油、节约工时的作用,每亩可比传统耕作方式节约成本50余元。
增收。2015年,通过引马镇卞寺村500亩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进行测产对比,结果显示,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90公斤,较常规播种增产43公斤,每亩可实现增收60多元。
环保。通过实行保护性耕作,玉米秸秆全部还田,直接转变为肥料,可以改变以往玉米秸秆、农家粪肥在村中乱堆乱放的局面,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同时,可以起到减少土壤风蚀、水蚀、保护耕地、培肥地力的作用。
截至目前,全县落实保护性耕作试点17个,累积推广面积将突破32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鄄城县得到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