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是腾讯的一个开放平台,核心内容是让每个村庄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服务号,对外可以发送文章推介村庄,对内开发村民自己的“朋友圈”——“赶集”,以及“商城”“村务公开”“便民服务”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板块。今年以来,我市抓住这一契机,将发展“为村”与扶贫相结合,打造脱贫攻坚新模式。截至7月初,腾讯“为村”全国总数为2364个,仅菏泽就达2142个,占全国的90.61%。近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赶到“为村”发展迅速的郓城县,探访“为村”建设给脱贫攻坚带来的新变化。
小村庄连接上大世界
7月的一天,郓城县随官屯镇彭店村村民孙成学家中因电线老化引发火灾,三间瓦房全部烧光。郓城县国土资源局驻彭店村 “双联双创”工作组通过 “为村”平台得知情况后,局长高传祥带领工作组三名同志到孙成学家中查看灾情,并自发捐款2000元,让他先解决临时生活开销,同时鼓励他战胜眼前的困难,渡过难关。
郓城县南赵楼镇甄庄村的几名党员,在“为村”平台上发布了该村的蘑菇、小米、西瓜苗、西红柿苗等特色农产品的有关信息,在外工作的村民看到后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广泛转发,使村里的蘑菇等农产品的销量大幅提升。
郓城县玉皇庙镇陈庄村、潘渡镇任屯村、李集镇马庄村及张鲁集乡的 “为村”管理员通过“美图美景”栏目发布大量乡村旅游信息,成功举办了“梨花节”、“桃花节”、“杏花节”、“千人饺子宴”等乡村节庆活动,吸引三万多人参加;通过农家乐和农特产品销售,使88户贫困户获益,户均增收1300多元。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郓城县已有165个“为村”公众号上线运行,其中,南赵楼镇六合苑村“为村”指数在全国“为村”指数中首次达到满分100分。“为村”总号“美丽郓城随官屯”和“水浒故里美丽郓城”在全国排名分别列第3位、第4位。全市县域“为村”活跃度排名中,郓城县活跃度80分上的“为村”19个,100分的4个,“为村”质量全市第一。
“为村”助力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郓城县充分利用 “为村+精准扶贫云(融)平台”,实现帮扶精细化。该平台是郓城县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多系统“融合”平台移动应用,使用人群主要是郓城县4000余名帮扶干部为内端应用,充分依托“为村”平台263215名外端关注群体优势,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干部认证为“为村”村民后,随时可以征求全村的意见建议、发布扶贫政策、公示贫困户、公示帮扶项目,收集贫困户帮扶需求。只要通过手机切换即可两平台交互使用,实现了扶贫干部单兵信息化的新突破,打通了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5月,郓城县南赵楼镇六合苑社区残疾贫困户陈鑫鑫夫妻因为家中大蒜销售不出去而发愁。“为村”平台管理员发现陈鑫鑫发布的信息后,积极通过平台推广,利用“微店”在网销售大蒜近2000公斤。
郓城县各村庄充分利用“为村”平台网络资源优势,将开发出的特色商品在“村有好货”栏目中销售。同时,将村淘合伙人和“为村”管理员合二为一,在260个村淘点建立免费WIFI热点,让农村免费享用互联网服务。截至目前,郓城县“为村”平台通过帮助贫困户在网上销售农产品1420余件次,帮助贫困户创收3万多元。
“‘为村’平台中家乡的召唤吸引我返回家乡,继续创业。”近日,在郓城县唐庙镇仲堂村扶贫车间内,几个工人正在忙着装修,迎接在外打工多年的本村村民乔红亮返乡创业。为鼓励支持在外郓城人返乡创业,郓城县通过200个“为村”平台发布了《给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一封信》、《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倡议书》,发布内容通过以亲情连接为切入口,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进一步增强参与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爱心帮扶力量。目前,全县2200余家企业先后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各民营企业对筛选出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28673名贫困群众主动“认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500余条、用工岗位30000余个,1.1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