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菏泽>菏泽新闻>民生百态>正文

菏泽:采摘搭上“为村”平台 开创“甜蜜事业”

来源:牡丹晚报2017年7月12日 13:04【评论0条】字号:T|T

  郓城县潘渡镇樊楼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里的男劳力大多出去打工,而村里的留守妇女,除了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务,管理自己的几亩薄地,虽然有些空闲,但也在家门口找不到挣钱的门路。然而,这一切因为村民李玉秀的大胆想法发生了改变。

  7月8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樊楼村的葡萄大棚,身穿白色外套的李玉秀蹲在葡萄架前,正拿着剪刀摘葡萄。“现在葡萄熟了,已经开始采摘了,一天能摘300多斤呢。”李玉秀笑着说。

  今年29岁的李玉秀之前是纱厂的一名管理人员,有了孩子以后,纱厂三班倒的作息时间让初为母亲的李玉秀忙得不可开交,为了照顾家庭,她只能辞掉工作。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里的支出也越来越多,单凭丈夫一人的工资,还有家里的几亩地,李玉秀这个巧媳妇也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生计。

  怎样才能为家里分担点负担呢?20多岁的李玉秀陷入了沉思。微信朋友圈的一张照片为她指明了方向:经营农家采摘。李玉秀想,搞这个项目可以好好利用下家里的耕地。说干就干,李玉秀将自己办采摘园的想法跟家人商量了一下,结果得到了一致赞同。有了家人的支持,李玉秀更是下定了决心,经过一番准备,购置了葡萄苗,利用自家的土地,盖起了占地36亩的大棚,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2015年,樊楼葡萄大棚正式开业了。

  “种植葡萄需要耐心和细心,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葡萄苗。”李玉秀托起一串紫莹莹的葡萄对我们说,“别看现在大棚做的这么好,其实起步的时候很艰难,也一度想要放弃,但是,既然选择了,就不能轻言放弃。”

  大棚建成的第一年,买来葡萄苗后,李玉秀一家兴高采烈地开始插苗。她每天都去大棚里修剪枝叶,美滋滋地盼望着葡萄赶快结果。“当时为了跟小鸟抢果吃,我真的是吃住都在棚里。”她笑着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但谁能想到,就是那年冬天,大棚却毁于一场大雪。

  2015年冬天,大雪呼啸而至,葡萄棚塌了,李玉秀满怀期盼的心一下凉了。看着倒塌的大棚,这个坚强的姑娘留下了泪水。当时家人商量着放弃种植葡萄,因为实在拿不出钱来再修建新的大棚。李玉秀沉默了,一到晚上,她脑海里浮现的全是照顾葡萄的一幕幕画面。她决定了,擦干眼泪,就是再苦再难也要继续种下去。丈夫樊江峰说:“没关系,干吧,不闯一闯怎么知道行不行。”

  为了重建大棚,李玉秀一家走上了四处借钱的道路,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被借遍了,终于筹足了购买大棚和果苗的钱,却没有了建大棚的工钱。两口子决定,自己建。她和丈夫去附近十几个村庄学习怎么建大棚、怎么管理大棚,在他们的努力下,两个大棚、两个小棚被他们用双手一点点建了起来。

  “随着我们的葡萄采摘慢慢走上正轨,前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每天能有十几波前来采摘的游客。”正说着,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就遇到来采摘的三个人,她们已经是第二次来采摘了,“她家的葡萄不使用农药、化肥,上的都是鸡粪,这样的无公害产品家人吃着放心,而且葡萄酸甜可口,还没有籽,孩子们也很喜欢吃。”

  李玉秀还积极用“为村”的方式发布消息。“政府的这个政策真的是太好了,为村平台的功能很齐全。”李玉秀笑着说,“利用这个平台以后,不仅我们村的村民,全镇所有的村都知道我们的葡萄采摘园,而且还可以提前预定,现在预订出去的葡萄就有三四百斤了,而且每天在平台上咨询的人也不少。”

  李玉秀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以后考虑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村里的妇女一起致富。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