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油价给生产成本带来的压力,东胜牛庄采油管理区立足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对油井配置重新组合,通过“量体裁衣”避免“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这种浪费资源的现象,提高油井工作效率。
牛23-斜35、牛23-斜45两口井,2014年底投产初期曾带来不错的产量。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产量却急剧下滑甚至跌至低谷。经过优化工作制度更换匹配的电机,两口井平均产量不仅增加1.2吨,月节省电费1400余元。
“人生了病因为个体差异不同,用药量就不同,油井也是这样。同一种办法难免适用于所有油井,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保证效果。”牛庄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主任崔全义说。他所指的“对症下药”就是这个管理区正在实施的油井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不同特点分成不同种类,再有针对性的管理。牛庄管理区按照产量和井况不同,把100口油井分成重点井、常开井、间开井、产液量低且故障频率高的井四大类。
针对重点井优化作业设计,他们根据井况特点匹配合理电机;针对常开井,将耗电量高的异步电机全部更换成节能省电的永磁电机,减少无工损耗;针对间开井,重新优化制定间开时间,把从其他井淘汰下来的高耗能电机全部用在这里;针对产液量低且故障频率高的井,通过降低冲次避免油井出现管卡,确保不出现躺井现象。
牛庄管理区副经理刘玉贤认为,在成本管理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准确评价每一口井的效益水平,对高耗能油井进行分类管理,是提高油井运行效率降低成本的必要前提。
其实早在两年前,牛庄管理区就在生产中应用了类似分类管理法。刘玉贤介绍,那时他们根据产量把油井分成A、B、C三类,只是针对油井在出现问题后制定了不同的扶停措施,管理措施相对不完善。
电费一直以来都是牛庄管理区的成本大头,可是受低油价影响,今年这个管理区的电费预算却比去年减少了100万元。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里挖潜,寻找省钱办法。于是,在以往管理的基础上,他们把电的管理和作业管理也加了进来,升级完善措施把油井分为A、B、C、D四大类进行管理。
短短不到一年,油井分类就给这个管理区带来显著成效。今年截至目前,牛庄管理区同比节约电量67.65万度,节约电费70余万元。
燕腾